主题词:本土零售商

本土零售商强势崛起

2011-11-21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家乐福创意佳门店坐落在这里。这是一家拥有16年历史的家乐福在中国最早的一家门店,几经变动,如今它配备有8000多平米营业面积,以及300多个车位。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家乐福创意佳门店坐落在这里。这是一家拥有16年历史的家乐福在中国最早的一家门店,几经变动,如今它配备有8000多平米营业面积,以及300多个车位。


  
  2012年4月,家乐福创意佳门店将再次送走一位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他将升任家乐福集团执行董事。
  
  2011年10月17日,沃尔玛(拓展选址信息)中国区总裁陈耀昌辞职。进入中国15年,沃尔玛对其文化充满自信与坚持,但业绩压力又使“中国特色”与“沃尔玛本色”构成冲突。重庆“绿色猪肉事件”加速了陈耀昌式利润为导向改革的终结。
  
  家乐福似乎更加适应“中国国情”。家乐福在中国的“童年时代”,即是从钻“政策空子”开始。在罗国伟任积期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4年蝉联外资综超类零售商销售第一,5年间,家乐福门店数翻了一倍,由92家递增到约190家。
  
  2011年,包括家乐福、沃尔玛、TESCO、麦德龙的四大国际零售巨头,纷纷宣布更换在华的总裁人选。在这一巧合事件的背后,预示着中国零售市场环境进一步发生变化。
  
  零售业新格局,包括网络零售兴起、消费趋势升级、过度竞争导致门店综合毛利下降等。家乐福们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尽管如此,家乐福设定目标是,未来四五年,将家乐福在华门店数增加到300家。
  
  “懂规矩”的家乐福
  
  1992年开始,中国政府进行零售业对外开放试点,当时地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这6个城市和深圳等5个特区,每个城市允许试办一到两家合资零售商业企业。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吸引外资增加本地的税收收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了绕开中央政府繁复的试点企业审批,家乐福采用建立商业咨询公司输出品牌的方法,在短期内迅速扩张。
  
  1995年,家乐福与北京中创商业公司合资注册“商业管理”公司,其中没有“零售”等敏感字眼,随后“委托”合资公司,管理中创商业旗下“创益佳商城”,打出“家乐福”品牌。而后,家乐福从经营者到所有者,从持股到控股,一步步渗透进中国零售业。
  
  家乐福在全球的竞争对手沃尔玛,1992年就被中央政府批准在深圳开设店。1995年6月,零售业进入“限制外商投资”(乙类),8月合资公司“深圳沃尔玛易初珠江配送有限公司”成立,但直到1996年,沃尔玛才在深圳开出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1997年,沃尔玛又在东莞开出了第2家门店。其时,中国最大的国资系综超类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尚处在初创阶段。时任联华超市连锁董事长王宗南表示,联华超市从1991年到1995年是初创阶段,当时,企业的注册资本是1200万元,网点开出41家,销售2个亿,累计亏损560多万元。1994年,民营超市物美才创立第一家卖场。
  
  “教父”罪与罚
  
  在“创益佳商城”试水成功,使得家乐福逐渐摸透中国市场及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家乐福“单店发展”策略形成,触角一步步伸向中国城市中去。
  
  1999年7月,国家经贸委与外经贸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将开放地域由原来的11个城市扩大到所有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原来外资不可以控股,此后经国务院特批个别企业,外资股份可超过51%,股权最高限制是65%。
  
  新政策2年后,家乐福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出了27家大卖场门店,而相对“守规矩”的沃尔玛只开出了8家门店。2001年,家乐福销售规模超过80亿元,仅次于联华超市。
  
  一位民营零售企业管理者表示,“家乐福率先进入中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采购系统、促销方式,包括卖场堆头摆放、陈列展示等。中国现在众多零售中高层管理者,也都是出自于家乐福、沃尔玛。从这个意义上讲,家乐福无异于中国的‘零售教父’”。
  
  通过对“创益佳商城”模式复制,家乐福在全国的27家门店,很多都是其旗下的100%全资店铺,这实际上违反了中国关于零售业开放的相关法律法规。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前后,政府开始启动入世前对国内重要行业的保护政策。
  
  走下“神坛”:家乐福、沃尔玛中国曲线
  
  2000年11月和2001年8月,国务院连发两道禁令,对家乐福(拓展选址信息)快速扩张开店做法紧急叫停。2002年,有关部门勒令家乐福进行全面整改,要求其将在华的27家店35%的股权出让给中方企业。
  
  上述两道禁令名单上,除家乐福外,沃尔玛(拓展选址信息)、百盛八百伴、好又多、伊藤洋华堂等零售业巨鳄都有所涉及。家乐福各地分店被公开点名的即包括沈阳分店、大连分店、重庆分店等。
  
  2002年被要求整改时,家乐福在短短6年内在国内17个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开设了30家店(有3家是在2002年上半年开设的),发展重点放在华东和华北地区,这两个地方共有18家,另外华南有5家,西南有3家,西北有1家,华中有3家。这30家店,除了新开张的,其它门店已经实现盈利。
  
  通过整改,在2004年中国完全放开零售业时,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5家大合作伙伴,加上一些单店或者双店的小型合作伙伴的合资构架,这种合资框架之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乐福的发展。截至2004年底,家乐福门店数达到57家。
  
  走下“神坛”
  
  从2004年到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门店数从57家增长到90家。在这一过程中,家乐福“单店发展”策略逐渐失去竞争力。同时,国内竞争对手也不断壮大。
  
  2003年联华超市等6家公司被合并为百联集团,2005年,百联集团营业总额达1385亿元。2003年11月,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6亿元人民币,上市后物美集团,长时间占据北京零售市场20%市场份额。
  
  逐步丧失先发优势的家乐福、沃尔玛们,走下“神坛”,直面对手平等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罗国伟入职家乐福中国区后,将“单店发展”转变为“区域发展”策略,这场运动在家乐福被称为CCU(城市采购中心)改革。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0年连锁百强排名中,家乐福位居第7位,在外资排名中,家乐福由此前的第一位滑落至第2位,被运营大润发的康成投资赶超。
  
  彼时,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先发优势也逐步丧失。但沃尔玛的僵化的“集权”管理模式,在中国市场陷入竞争劣势。
  
  2006年11月,陈耀昌进入沃尔玛,次年2月正式接任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职务。陈耀昌打破“集权”模式,赋予门店运营和采购更多权限。为了经营业绩,沃尔玛开始像家乐福一样默许收取各种费用;同时高层人事频频变动,大规模裁员也有数次。例如,2010年初,“精简”之后的一家沃尔玛门店,营运从500人削减至300多人。
  
  原沃尔玛高层分析称:陈耀昌对沃尔玛“下药”太猛,从而导致沃尔玛太专注追求业绩,忽略了传统。最终,5年任期未满,陈耀昌离职。
  
  科尔尼公司今年9月发布了2011年适宜全球零售业扩张的最佳发展中国家指数。中国由2010年的第一位下滑到了第六位。对此科尔尼分析——因为中国零售市场呈现高饱和度和高竞争局面,二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具有其特殊性,简单地移植原有的运营模式将行不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中国的零售商正面临着竞争过度激烈,人才稳定性差,成本增长过快,增长方式丞待转变等问题。“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也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零售业的规则,格局和生态都需要重新来审视和建立。”
  
  郭戈平指出,截止到2011年第三季度末,典型门店的来客数平均下降了2.5%,毛利率平均下降了0.5%。过度竞争将使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对所在地区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引发收购兼并和倒闭。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