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海尔 腾飞 三星 请教

海尔腾飞:请向三星请教!

2009-03-06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投顾问认为,其实海尔的困境在2005年时已经显现,当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在家业越来越大的同时,海尔这个呼风唤雨的制造业巨子冒险进入一个个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与此同时,海尔不断地寻找土地,建设工业园区(目前海尔在国内拥有的大型工业园超过10个),扩大工厂的规模、投资新的生产线等等。

  文/中投顾问

  海尔,中国的,世界的!然而近年来,被国人寄予厚望的海尔,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似乎已经没有了昔日轻盈的舞步。芸芸众生在继续满怀期望的同时,也希望海尔能做出改变,因为,如同天下间所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一样,海尔在中国人眼里早已成为了他们的儿女。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或许是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加速了海尔人对企业未来前途的思索,近日,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亲自对外宣布放弃收购GE家电,与此同时他还表达了海尔集团彻底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营销型企业的战略。他同时表示,要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必须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业务模式。

  中投顾问认为,其实海尔的困境在2005年时已经显现,当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在家业越来越大的同时,海尔这个呼风唤雨的制造业巨子冒险进入一个个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与此同时,海尔不断地寻找土地,建设工业园区(目前海尔在国内拥有的大型工业园超过10个),扩大工厂的规模、投资新的生产线等等。

  多元化的战略非但没有使海尔腾飞,贸然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反而使得自己举步维艰,目前,光在金融领域,海尔一年要投入13个亿。对于年纯利在10亿~20亿之间的海尔来说,这样的投资规模决非小数。另外,由于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的利润空间日渐狭小,海尔早在8年前开始竭力进入同为制造业的电脑领域。不过,海尔在这个电脑制造领域前后进退数次,反复折腾后至今收效甚微。而数年前,海尔重兵进入的手机业,也是一蹶不振。

  2007年只有18亿元的净利润让海尔集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08年虽然利润同比增长20%,但是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依中投顾问看来,遭遇目前的困境对海尔来说,或许会成为下一次腾飞的契机,在这方面,韩国三星的经验值得借鉴,而海尔的转型应以三星为模板。

  纵观韩国三星的反展史,也是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瓶颈,但随着企业的转型以及战略的调整走上世界舞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在1938年已经创建的三星集团来说,称得上史上最大的危机,到1997年底,三星集团总裁负债在当时的汇率下达到了380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到366%。金融危机带来的沉重的财务危机逼迫三星进行全面的战略转移,全面收缩经营规模,剥离了石化、飞机、汽车和轮船等业务,将10个事业部以15亿美元卖给海外财团以偿还债务,重新将电子、金融、及服务业确定为核心业务。其中,三星电子产品的定位和经营模式完全转变,对于收益率低又没有成长趋势的业务都作了清理,力求转为以高技术和尖端设备为核心的追求现金流和高利润率的品牌经营模式。

  从1998年开始,三星公司着力研制开发基于数字技术的自有品牌产品。2001年,三星电子将总销售额的7.5%(相当于13.39亿美元)投入研发。经过几年的积累,三星公司在众多的领域创造了一系列的尖端技术产品,包括液晶显示器、超薄笔记本电脑等。2001年,三星公司的专利数在全球排名第五名,仅次于IBM、NEC、佳能和Micron公司,领先于索尼、日立。为了摆脱“生产别人设计出来的东西的模仿者”的形象,三星还创造机会让公司的主要设计师与美国同行中的优秀人才共同工作,以紧跟世界最高水平。

  如今的三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韩国的代名词,中国人的“世界海尔梦”仍在继续,但愿张瑞敏营销型的企业模式,能让国人美梦成真!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