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边防文化

中国应有强大的边防文化

2009-05-07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记者组“五一”期间从北京出发探访南疆边陲重镇塔什库尔干。飞机转飞机,再换乘越野车,紧赶慢赶行进14个小时,这是普通中国人从首都到达这个西部著名边城的最快速度。塔什库尔干一县连三国,其西北、正西以及西南方向分别是动荡不安的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几乎是塔县所有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关键词。外界很容易想象,这是个不断受外来因素干扰并有诸多不确定性的地方。然而,持这种想法的人错了。

  本报记者几天采访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这段“最敏感”国境线的严整与有效。周边的动荡和混乱被完全挡在了国境线之外,境内境外堪称两重天。在“9?11”之后备受关注的瓦罕走廊里,几支中国边防部队梯次分布,扼守住通往阿、巴、塔三国的十余个山口。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哨所,士兵着装整洁,训练有素,饭前高唱雄壮的军歌。行车于走廊中,不时可见塔吉克族人的土房和悠然的牧群,很难想象几十公里外、有时就是一道山背后,就是令全球惊恐不安的另一个世界。在红其拉甫,平坦的中巴公路尽头屹立着中国边防军整齐的哨所。象征“国门”的新建筑正在加紧修筑。数十名游客在界碑前争相留影,他们只能停留15分钟,因为还有源源不断的车队在等待放行———海拔480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对面巴基斯坦一侧,皑皑的雪地上空无一人,甚至看不到执勤士兵。在卡拉苏口岸,中方拉起长长的铁丝网,在两国交界处的山脊上延伸,而对面的边界设施同样简陋。与中国严整的边防相比,相邻三国更像是“有边无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国对中国这个“大块头邻国”的放心。

  作为陆权大国,中国自古就极为重视陆地边界和领土主权。从大一统中央政权成形前就出现的长城,到设卡伦哨所固边的康熙大帝;从雁门关、嘉峪关等显赫雄关,到霍去病、戚继光等戍边大将,固边一直是历代政权的重要使命,也曾是统治者孜孜不倦操作的“头等国务”。但今天显然是中国边界最牢固、最严整的时期,中国政府对已确定边界的每一寸国土都实施了有效管辖,这无疑是十分昂贵的,必须有强盛的国力做支撑。因此,本报记者在塔什库尔干看到的一切是中国国富兵强的一个缩影,它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然而边防是由军人来实施的,他们都是与我们常人一样的活生生的中国公民,尽管他们都穿着军装。中国边疆的第一特点是“远”,第二特点是与内地特别是沿海相比相对贫穷,自然条件恶劣。戍边军人注定要与艰苦和寂寞为伴。我们此行也看到中国边防军人的生活依然枯燥清苦,他们无法经常与家人团聚,寂寞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事实上,每个边防哨站都是男人的世界,每个边防军人都在为国家无条件地牺牲、奉献。对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我们认为,现在的中国应该有力量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些。与此同时,整个中国社会也应对边防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注。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边防、海防永远是不轻松的任务,必须有同样强大的边防文化与之相匹配。对每个国民来说,关注边防就是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命运,这样的关注越多,爱国主义就越能在民间扎根,边防军人就越有荣耀感,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其中。中国人民今天享受着和平与繁荣,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边界,是它在时刻呵护、保卫着我们。请记住,它的陆地长度是2.2万公里。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