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

金融危机是文化产业的机遇期

2009-06-03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美、日、韩的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是文化产业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

  在经济深度调整阶段,会出现短期的低增长与高失业,社会消费心理发生变化。基于经济前景的预期,大宗的固定资产支出被压缩,教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与投入增加。

  从文化艺术生产来看,经济萧条时期可激发出更为丰富的内容灵感与形式创新。考察美日韩三国,不难看出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

  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东海岸的百老汇和西海岸的好莱坞双星辉映,创造了娱乐业的巨大繁荣,也为美国走出大萧条作出了独特贡献。

  那个年代,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电影院,去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与希望。

  也是在那个年代,美国涌现出了大量艺术经典作品,如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

  以百老汇和好莱坞为代表的演艺、影视业往往成为萧条时期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美国人精神与梦想的救助站与孵化器。

  文化的繁荣给美国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造就了后来被津津乐道的“美国精神”。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只要有邓波儿,我们国家就会没事儿。”

  经济危机成为文化产业创新的契机,对现实的反映与反思都会激发创作灵感,压缩的经费开支促使制作更为精心精致,催生出伟大的文艺作品。而萧条时期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的膨胀,使美国文化产业在危机中逆市而上,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二战后的日本,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严重。日本学者提出,利用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从人的大脑中寻找资源、开辟市场,用人文精神去创造经济奇迹。

  1995年,日本确立了“文化立国”方略,把发展文化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有效地促进了该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日本文化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全球领先,尤其是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播放的动画片65%出自日本,在欧洲高达80%。

  电游更是给日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全球电子游戏的市场份额中,90%以上的硬件、50%以上的软件被日本掌握着。

  韩国则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韩流”不仅拉动了巨大的本土消费,也带动了庞大的国际贸易。

  韩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重创,开始深刻反省脆弱的外向型经济,于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不再把文化视为一般意义上的休闲娱乐,而是确定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

  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韩国文化产业由政府主导并大力扶持,成效显著。目前,全世界只有法国和韩国的文化拨款达到国家预算的1%。

  亚洲金融危机前,好莱坞电影占据了韩国电影80%以上的市场。但到2004年,韩国本土电影的票房比重达到62%。文化特色鲜明的韩国影视,还在东亚乃至全球掀起了巨大的“韩流”热潮。

  2004年,中国30多家电视台共播出60多部韩剧。2005年,韩国文化产品出口额高达7亿美元。据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研究,“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达33亿美元。

  通常,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保持均衡状态,但在特殊时期会表现为非均衡状态。尤其在经济高增长之后的调整萧条期,物质消费受抑制,而精神消费反而膨胀。人们需要通过娱乐来缓解精神压力,通过对现实的反思与生活方式的反思来调整心态,通过文化艺术对未来的描述来增加希望、增强信心。

  经济萧条虽会带来文化投资的压缩,但也促进成本低但内容更富创意的产品大量涌现,从而降低文化消费的门槛,增强对民众文化消费的吸引力。

  文化产品的初始生产成本较高,但复制和传播成本很低,销售与传播的规模越大,效益就会越大。而与物质产品消费的收益规律不同,文化产品消费的边际收益递增,文化产业主要依赖非物质形态的文化与智力资源,在消耗很少物质资源的条件下实现大规模的经济产出,拉动经济增长。

  另外,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不仅获取经济利益,也是向全世界传播本国文化价值,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