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保险

保险资金总体投资呈短期化趋势

2014-05-21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为什么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呈现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中国保险业如何突破这种困局?下从金融功能角度剖析次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在中国经济总规模越来越大,社会财富累积越来越多之际,为什么保险业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呈现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中国保险业如何突破这种困局?下从金融功能角度剖析次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中国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的角色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中介至少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聚集金融资源并进行跨期配置;二是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发挥风险保障功能。从各国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深度、国际竞争力、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中保险产品比例安排等指标的比较来看,中国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不强。同时,金融中介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保险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集中反映保险业两大主业概况,而其中的资产结构安排则直接显示其跨期配置资金的金融功能强弱。中国国内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中,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和国债等所占比重已经跃居第一位,超过银行存款和其他投资。但保险机构仍将30%左右的资金存入商业银行,没有直接发挥资金跨期配置的功能。同时,保险资金总体投资呈现短期化趋势,缺乏具有稳定收益率的长期投资项目,这直接加剧了保险资金的期限错配风险,恶化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期限错配程度。

  二、国内金融结构转型与保险业的发展机遇

  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国保险业的金融功能?或许可以从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的前沿和脉搏中寻找答案。当前保险业最重要的发展背景就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面临转型。

  中国金融体系的转型包含两个大的方向: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以提升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弹性、完善金融体系的功能;二是金融体系必须消化当前金融市场已经积累的高风险,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主要的防范机制是资产证券化。

  在改革方向明确、政策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中国保险业应该抓住金融体系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保险业首先应该将资金从银行存款等短期投资领域撤出,集中于保险机构,以备独立发挥金融中介职能;其次,以资产证券化市场为突破口,多维度参与债券市场发展,既大幅提高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比重,又寻找发展机遇、在债券市场发挥专业风险管理职能;再次,在提足拨备准备金的前提下,增加直接投资,包括股权、基础设施和其他投资,强化跨期配置长期资金的优势。

  三、助推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多维度参与资产证券化

  (1)作为投资者。目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没有复杂的多层结构,只是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基础资产大多属于投资期比较长的优质资产如基础设施,总体投资风险比较低。在尽职调查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是比较合适的选择。(2)作为初级信用风险的担保者。国内保险公司可以尝试提供单一信用保险等信用增级服务。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周期性运行,国内庞大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和商业银行无法承受的按揭贷款风险,必然会推动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届时,保险公司应该抓住机遇,成为按揭保险最大的服务商,深度参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定价和发行,能大大降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融资成本、投资风险。(3)作为高级衍生品的外部信用增级机构。国内保险公司参与高级金融衍生品的外部信用增级,是一种战略性选择。

  深度参与金融市场

  一是增加直接投资,包括金融投资和实体经济投资。股权资金能直接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并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股权投资能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渗透程度。国内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方式上不一定局限于直接持有普通股的方式。可以采用私募股权、优先股、战略投资、并购投资的“股权+债权”混合模式。

  (2)提高投资基础设施的比重。基础设施投资期限长、所需资本金高、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收益、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联性弱、低风险。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符合其高负债的特性,能够很好匹配寿险资金的长周期负债需求。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者一直是国家开发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机构,固有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欲打破这一格局,保险公司必须不断突出自己的长期资金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二是强化创新。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跳出传统的保险领域,结合自身已有的优势,寻找最佳契合点,发挥保险的金融中介的功能。既往的国内保险创新多是一种渠道创新,没有深入金融领域去对保险创新的基础——风险。应该深入挖掘国内商业领域新的可保风险并进行原创性创新,如小额信贷保险等。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