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铝 力拓 联姻

中铝力拓联姻 谨防TCL滑铁卢

2009-03-06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投顾问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对于海外投资其本身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看到,海外并购是一个长期布局,不能因为次贷危机及外汇储备激增,就一时头脑发热急于冲出国门。需三思,我国企业有多少能力和功力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抄底,而后行。

  文/中投顾问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跨国企业已逐渐深入到我国各行各业,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走出去”,不仅仅意味着一种产品的成熟,也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企业走上国际舞台的展示。

  跨入09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步伐并未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停滞,反而,在世人看来大有反其道而行之,“抄底”全球企业的味道。2月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两家中国国有企业总计拿出了逾200亿美元资金,投资现金紧缺的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在上述交易中,中国铝业(Chinalco)将增持在力拓(Rio Tinto)的少数股权,而五矿集团(Minmetals)将收购Oz Minerals。这些交易正造成这样的预期:中国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疯狂收购。

  中投顾问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对于海外投资其本身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看到,海外并购是一个长期布局,不能因为次贷危机及外汇储备激增,就一时头脑发热急于冲出国门。需三思,我国企业有多少能力和功力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抄底,而后行。

  据中投顾问经济分析师马遥指出,不管是中铝携手力拓,还是五矿收购Oz Minerals,都应该积极的总结近些年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教训。而在此,我们更多的是希望中铝、五矿们能成功避免TCL等公司的前车之鉴,在国际市场创出一片新天地来。因为,在我们看来,不倒下就已经算成功了一半了。

  可以看到,在过去5年里,中国企业高管们亲历了许多海外扩张中的困难。TCL欧洲遭遇滑铁卢,明基兵败西门子,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2006年7月,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中国移动(China Mobile)在最后一刻放弃了收购新兴市场移动运营商Millicom的计划。知情人士称,当时中国方面担心没有能力管理Millicom跨越16个市场的资产。其它一些并购交易也以惊人的失败告终。电子产品制造商TCL在2005年收购了汤姆逊(Thomson)的电视制造业务和阿尔卡特(Alcatel)的手机部门,但是随着企业亏损额不断盘旋上升,不得不逐渐缩减两块业务的规模。

  甚至于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的中国联想集团(Lenovo),面对亏损日益攀升和全球市场份额下滑,也被迫重新考虑其运营模式。其它中国企业也正以此为鉴。虽然海尔是全球第一大冰箱制造商和第四大家用电器制造商,但是公司表示,要成为真正的全球领军企业,并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瑞敏称,虽然海尔在非洲和其它新兴市场发展迅速,但在世界最大的白色家电市场美国,刚刚能做到不赔钱。

  而历史上,国外海外并购就有惨痛的教训。以日本为例,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元迅速升值,日本人开始沾沾自喜于泡沫经济,并且展开“购买美国”行动。一时间,作为美国象征的洛克菲勒大厦被三菱公司买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被索尼买到,蜂拥而至的日元开始在美国展开了一场资本狂欢。然而,当泡沫破灭后,日本人才发现自己买的也是“泡沫财富”,如三菱公司在花14亿美元购买洛克菲勒中心后不久,就以半价再次卖给原主。同时,日本当时购买的多是美国的“夕阳产业”,而美国企业和政府却靠回笼的资金转而投资各种新兴产业。

  日本、韩国企业成长为全球性品牌的经验告诉我们,单凭复制别人的产品、企业竞争力注定难以为继。那么,在这个全球竞争的年代,中国企业该如何在全球市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OEM企业该如何拥有竞争力?对于想要海外扩张的企业,该怎样决定进入的市场和时机?

  中铝、五矿的收购行动已经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淡出,或许,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展开大手笔的并购行动,而当各项海外扩张行动跃跃欲试的时候,是继续保持理性的扩张战略,还是进一步采取激越的行动以确保下一回合的胜出?而这一切行动能否成功施行,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上,试问,中国海外投资战略的规划中,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又是否准备扎实?

  中投顾问认为,上述这些因素,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高管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