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资企业 抄底 海外

中资企业靠什么抄底海外?

2009-03-05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肆虐,全球各国上至政府,下至公司,都在忙着自救,但力量毕竟有限,他们急切渴盼来自异国的“救世主”,中资企业此时的蜂拥而至,适时地扮演了这一角色。

  文/中投顾问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肆虐,全球各国上至政府,下至公司,都在忙着自救,但力量毕竟有限,他们急切渴盼来自异国的“救世主”,中资企业此时的蜂拥而至,适时地扮演了这一角色,且看下面几则消息:

  2月12日,中国铝业在英国伦敦宣布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手笔投资,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

  2月16日,中国五矿集团宣布与澳大利亚资源公司OZ Minerals达成协议,以26亿澳元(约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以确保铜矿及锌矿的供应。

  当地时间2月18日,澳洲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FortescueMetalsGroup(FMG.AX)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已同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n)(AAL.L)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就可能的投资机会进行了对话。有消息称,中投公司管理人士已经在上周参观了FMG位于珀斯的总部,而AAL代表视察了FMG的一处矿产。

  2月18日另有消息称,包括宝钢集团在内的中国钢铁企业正在与Fortescue商谈资产收购事宜,其中包括河北钢铁集团和湖南华菱钢铁集团。

  中投顾问认为,目前我国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在全球金融风暴之下,提高自身的资源储备是必然之举。如同2月17日中俄双方签署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此种方式对于解决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风险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贷款换石油”是政府间的合作,无疑比在市场中博弈的企业间合作更具保障性,另外,即便并购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中资企业此时的蜂拥而上,未免有头脑发热之嫌。

  更核心的问题是,如此大手笔的投资,仅靠公司之手肯定无法完成,那么,中投顾问不禁提出疑问,中资企业究竟靠什么抄底海外?资金从何而来?无非是靠政府和银行。

  虽然,2月18日上午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表示,外管局将积极支持国家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对外汇资金的需要,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融资支持和便利,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但在笔者看来,国家给一家公司提供的便利当然有限,企业融资最重要的途径还是银行。

  以中铝注资力拓为例,已经调任的中铝前总经理肖亚庆2月17日透露,国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牵头负责此次注资的融资。此说法在笔者看来,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银行方面也会有自己的考虑,自2008年9月起,央行开始逐步放松对信贷规模的控制,国务院“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公布,央行正式取消贷款额度管理,监管当局连续发布鼓励贷款的诸多政策,国内银行业随即启动了这轮令人瞠目的信贷扩张。去年11月新增贷款4679亿元,12月新增贷款增至7718亿元;到2009年1月,达到了历史性的1.62万亿元。

  目前,金融危机仍在持续,我国经济尚未好转,今年上半年,企业集团客户的风险将更加突出。在当前经济下行时期,往往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引发资金链断裂,就会给银行造成巨额损失,美国多家银行倒闭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这不得不为我国银行敲响警钟。

  中投顾问观点: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在看到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应该掂量自己的口袋,贸然出击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全盘皆输。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