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多晶硅 产业 现状

09年国内多晶硅产业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2009-05-21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多晶硅产业目前的现状如何?未来一段时间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中投顾问将为你解读。

  文/中投顾问

  2008年的国内多晶硅产业可以说是可以说是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多晶硅现货价格一路攀升至每公斤480美元的历史峰值。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曾经的市场宠儿也风光不再,甚至成为“摔得最惨的一个”。由此导致多晶硅生产企业以及过量囤积原料的下游电池厂商纷纷出现巨额亏损,一些已经准备投产的多晶硅项目也纷纷延迟上马。

  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多晶硅产业目前的现状如何?未来一段时间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中投顾问将为你解读。

  在建项目投资逾700亿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概念在国内逐渐升温,许多上市企业纷纷涉足其中。A股中投资多晶硅的企业包括南玻A、川投能源、天威保变、特变电工、江苏阳光、乐山电力、岷江水电、通威股份、航天机电、桂东电力、银星能源等十余家。2008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很多企业仍然逆市扩产。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在建项目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其中,在建最大的项目为南京大陆投资集团、美国PPP、SCC、西图等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托克托县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多晶硅18000吨。而云南爱硅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规划10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也逾100亿元。最新开工的项目则由山东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4月18日投资兴建,首期投资11亿,总投资达90亿。

  在金融危机之下仍然大力度地投资光伏产业,晟朗能源总裁张康会表示:“公司尚未投产,就已拿到两张来自美国的长期采购订单,再加上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尤其是国家近期出台了多项扶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这样光伏发电就有了与常规能源竞争的可能,光伏产业有望在经济危机的寒冬中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艳阳天。”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此前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已达440亿元,而且目前看来,这种趋势还有愈演愈烈的倾向。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姜谦表示,国内多晶硅项目的投资持续升温,说明在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产能超出需求一半以上

  里昂证券近日发布的一份太阳能行业报告指出,中国多晶硅工厂没有出现生产放缓迹象。报告显示,随着1月江西赛维LDK多晶硅项目的第一阶段生产线投产,中国多晶硅年产能达到2万吨,每月总产出达到663吨,月增34%,并且平均产能利用率上攀至56%。没有迹象显示各多晶硅工厂正在调整他们的产能扩张计划。据22个多晶硅工厂反馈的统计预测,2009年产出将由2008年的3754吨上攀至超过1.9万吨。

  较高的利润率是驱使大量资本进入多晶硅行业的主要推动力。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目前,中国大陆多晶硅生产获取的利润在最终电池组件产品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最高,约达到52%;电池组件生产的利润占比约为18%;而电池片和硅片生产的利润占比分别约为17%和13%。

  多晶硅产能扩张速度过快,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将导致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中投顾问认为,长期来看,价格下跌将有利于大多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太阳能企业;但从中期来看,过剩供给将导致供应链的价格下跌和更多库存减记的风险恶化。

  销售模式混乱成最大隐患

  产能严重过剩,需要企业在销售渠道上作更多的文章,争夺现有的市场。但是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并没有健全的销售渠道,某些企业的销售渠道甚至相当混乱。

  研究国内多晶硅企业的销售模式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龙头企业江西赛维的销售模式。2007年10月江西赛维与Canadian Solar签订3年共计40亿元人民币硅片供货合同;12月与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德国Q-Cells签订10年期必付(Take or Pay)合约。江西赛维将向Q-Cells公司提供6千兆瓦多晶硅硅片及多晶硅锭,后者则预付10%货款支持江西赛维扩充产能。目前,全球前20大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有14家为江西赛维客户,其中包括日本夏普、德国Q-Cells、无锡尚德、BP Solar等行业领先企业。

  姜谦表示,国内并没有多少多晶硅企业拥有赛维这样的实力和完整的销售模式,更多的则是依靠价格战来吸引贸易公司和中间商,这样的销售模式已经在金融危机中被证明是不堪一击。就连赛维这样手握长单的大企业也谈不上可以高枕无忧。4月21日德国光伏制造商Conergy向MEMC提出要“撤销”一份价值数亿美元的十年长单,已经给赛维敲响了警钟。
价格接近成本 行业洗牌在即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了解到,2009年国际多晶硅远期合同加权平均价格比2008年下跌30%至107美元/公斤,现货价格则在2009年4月已跌至80美元/公斤。

  而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国内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公斤50美元至70美元,个别没有闭环式生产的公司,成本高达每公斤1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的状况。

  此前众多企业一蜂窝而上,投资多晶硅产业,看重的正是这一产业高额的回报率;而如今,当行业暴利不再之时,聪明的企业会选择适时退出,继续硬撑的企业也会被市场铁的规律“扫地出门”。

  企业移师资源重地 大势所趋

  伴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太阳能已经被看作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手段,在我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太阳能产业也因此成为全国各地投资上马的首选项目。以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上游多晶硅产业为例,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多晶硅项目累计投资已达440亿元。另外,目前我国在建项目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

  但是,纵观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制造企业大多数集中在江浙一带。数据显示,江苏省光伏企业有5家进入世界前20强,有280多家为光伏上市公司、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的特色企业。浙江省科技厅的统计显示,目前,该省从事光伏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约60家。

  而另一方面,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地的多晶硅产业发展得也是如火如荼。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资源丰富。内蒙古包头素有“硅铁之城”之称,而宁夏石嘴山是国内目前已探明的硅储量最丰富的地区,而四川也因为乐山的丰富资源而成为我国的多晶硅重地。

  姜谦表示,打造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集群,是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光伏产业也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共识。但当前的趋势是,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在上游多晶硅项目上疯狂投资,导致我国多晶硅产能明显过剩,而在光伏产业中下游的制造环节却是空白一片。

  姜谦同时表示,这当然与光伏产业中下游制造环节的技术含量更高,而资源重地在技术这一环节相对落后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引导的政策引导不利。日前有消息传出,金融危机之下,江浙一带大多数光伏组件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相当困难,如果资源重地的当地政府能此时提供优惠的政策,吸引这些企业转投资源重地,显然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