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环保 低碳 设备

【中国经营报】进口突围 环保和低碳设备成进口重点

2010-08-28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据知情人士透露,促进进口政策的范围将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大宗商品以及清洁能源、环保技术领域。

 “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进口额,保持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8月17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后危机时代,当大多数国家都在关注出口的时刻,商务部坚定不移促进进口的初衷何在?进口政策将聚焦什么领域?

  政策范围

  据知情人士透露,促进进口政策的范围将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大宗商品以及清洁能源、环保技术领域。

  这正如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所认同的:中国将在环保技术的引进以及低碳设备方面加大进口。“进口额可能将达到3000亿元至5000亿元。”魏建国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则认为,中国存在巨大的新能源技术的需求。“如果从节能技术来说,日本相对领先;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欧洲更好;而欧洲和北美在清洁煤领域都有高新技术,”郁聪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如果按照温总理表示的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及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40%~45%,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会非常迅速。”

  除清洁能源以及环保技术之外,据参加过多项政策制订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说,近期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扩大原材料以及大宗商品的进口政策。

  而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在进口商品中,大部分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今年前7个月,铁矿砂进口3.6亿吨,增长1.5%,进口均价为每吨116美元,上涨53.3%;大豆(4067,42.00,1.04%)进口3076万吨,增长16.2%,进口均价为每吨439美元,上涨4%。此外,进口机电产品3602.8亿美元,增长42.8%,其中进口汽车45.9万辆,增长1.5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在中国强有力的反危机措施的刺激下,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将继续增大,矿产的进口尤为强劲。”

  进口之惑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对中国促进进口的消息表示乐观。“平衡国际收支这不仅仅对于欧洲来讲,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利好的消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中国今年的GDP可以达到5.4万亿美元,而美国则可以达到14.8万亿美元。近期世界对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非常关注,加上中国从去年就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出口国,中国在这个时刻做出这种贸易方面的政策布局,应该是从某种程度平复欧洲和美国的不满。”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战略研究专家何辉认为。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8月11日在商务部召开的“2010年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中国外贸政策仍有可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进行调整。

  “商务部坚定不移地相信进口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下一步节能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无论是在政策措施,还是在政策导向方面都会坚定不移地坚持这样一种导向。”姚坚说。

  尽管中国的扩大进口、平衡贸易的趋势让世界感到乐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将存在不可避免的尴尬。

  目前,中国最需要进口的技术主要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一些核心的电子器件、高端芯片、新一代的宽带无线通讯网、大型的核电建设、水体污染的控制治理、转基因生物的培育技术等等。

  “然而,目前中国想要进口的技术往往是人家不给的东西,国外的技术垄断是最大的障碍,”郁聪说,“现在低碳技术都在抢占市场,比较典型的是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而我们需要进口这种技术的话,一方面成本会非常高,而且获得许可也是相当难。”

  2009年,温家宝总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曾表示希望美国改变对华出口管制的政策,尽管奥巴马政府也多次发出“松动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信号,“但是考虑到美国自身的利益,美国绝对不会对华技术出口放宽限制,美国在技术出口的关税方面也没有放松。加上有一个严格的审批机制,其实长期在美国核心技术周围竖起的高墙很难瓦解。”江涌说。

  何以突围

  随着近期欧洲新能源领先的丹麦等国领导纷纷访华,生态大省黑龙江与瑞典合作打造“中国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国与丹麦合作的国内首个以风能发展作为专项研究的中外政府合作项目等能源合作纷纷浮出水面。

  然而,据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新能源合作的方式都以中国企业采购国外的风电等新能源设备为主。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也赞同这一点,他对记者说:“据统计,欧洲对华出口的60%是以欧洲提供机械设备为形式的,这也是中欧绿色技术合作以及医疗器械合作的主要方式。”

  但是有关技术限制问题,丁凯表示欧洲尽管拥有全球最为领先以及最具创造力的新能源技术,但是欧洲属于技术出口限制最少的地区。“而且中国的很多部委都承认过,欧洲是中国技术进口的最大的来源地。据《中国日报》称,在2001年至2008年这8年内,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增长了106%,而欧洲对华的高新技术出口增长了168%。”

  “另外,中国与欧洲的医药合作持续多年,而且欧洲已经向中国出口了大量技术。”丁凯对记者表示,今后欧洲将会加强对华的绿色能源技术的转移。但是必须以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目前很多欧洲企业仍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表示担忧。”

  对于技术进口的问题,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技术,企业或者政府应该从自身寻找突围的机会。

  另外,对于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丧失,江涌认为似乎也不必那么悲观。“中国是个在世界各国都进行采购的国家,其实我们是买方,如果我们把整个市场重新整合,打破原来一个领域存在数百家企业恶性竞争的局面,中国是可以重新掌握定价权的。因为国外市场在搞市场垄断的同时,同时也暴露出垄断企业的软肋。因为垄断企业为股东负责,那么他们必须保持盈利,必须分红。当中国具有庞大储备的时候,在这个方面和国外的垄断企业进行博弈,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828/02568564360.shtml (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