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乳业

【中国产经新闻】新版细则无奈乳业乱局

2010-11-17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寒冬尚未来临,中小乳企们已经感到了彻骨凉风。国家质检总局的“冷面孔”或许让中小乳企彻底从乳业市场走开。

  寒冬尚未来临,中小乳企们已经感到了彻骨凉风。国家质检总局的“冷面孔”或许让中小乳企彻底从乳业市场走开。

  1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与之前2006版相比,新版细则对生产企业的人员和硬件设施都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

  新版细则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自检项目多达60余项。尤其明确规定了三聚氰胺的检测方式,必须自行购置设备、自行检测,取消了此前可委托其他机构检测的方式。

  行业门槛的提高让大量中小乳企感到了寒意。“如果新版细则被彻底执行的话,将有超过50%的乳企被淘汰。”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莲芳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他表示,一台检测设备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这对于中小乳企而言,就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支出。

  众多中小乳企的退出,或许能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乳企已经达到2000多家,企业开工率仅为60%左右。正是这种小散乱的格局制约了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非常必要。乳企集中化之后可以提高行业的总体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可以规范行业环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陈莲芳表示,对于混乱的中国乳业市场而言,也只有大动作才能解决暴露出的问题,小动作总是不疼不痒。

  新版细则的建立似乎预示了我国乳业的光明前途。不过,乳业的“净化”是否能如业界所愿般顺利进行,尚值得推敲。

  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细则中并未规定自备检测仪器的型号和档次,也没有规定检测的手段和方法。如果采用快速的检测方法,只需1万多元就可以买到相关设备。”他甚至认为,新版细则并非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

  细则不细还不是最根本的问题,乳业更大的问题在于执行不力。“近期爆发的质量门中,几乎每次都出现了大企业的身影。而政府对其大多都采取了‘纵容’和‘姑息’的态度,甚至不惜注资相助。蒙牛深陷三聚氰胺泥潭无法自拔之时,中粮斥资数十亿元将其护在身下。更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政府早已数次为其注资过亿资金。”王丁棉说。

  陈莲芳表示,现在乳业市场虽然在慢慢地走向法制化,但人制的因素还是太多。

  在此背景下,任何的条例、规章制度都无法对社会和企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地方政府不改变这种观念,乳业将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其他行业也一样。”陈莲芳说。

  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监管体系的不完善。陈莲芳表示,监管效率低下、人员素质不高、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乳业监管进程。因此,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高效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并给予其一定的权利。

  王丁棉则建议,我国要建立和完善揭发机制,鼓励员工揭发企业违规行为,鼓励行业协会主动揭发违规企业。再加上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力量,任何企业都不敢如此嚣张了。

  “在建立这些配套措施之前,政府一味地强力压制,不仅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还会为乳业埋下隐患。”王丁棉说。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101117/21408968891.shtml (中国产经新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