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尚不存进入全面通胀的风险
昨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2007·秋)”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秋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目前,在强劲的总需求带动下,我国物价水平呈抬头趋势。不过,当前物价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所致,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中国并不存在进入全面通胀的风险。
《报告》认为,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在经历了2006年下半年的小幅下降后趋于稳定,但M1的增长率在2006年下半年后却出现了快速上升的势头。截至今年8月末,M2和M1的增长率分别为18.09%和22.77%,较2006年末分别上升了1.15和5.29个百分点。由于M1的增长率继续高于M2的增长率,货币结构的流动性有所上升。
《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CPI的变化能够由M1、M2及各自增长率的变化所能解释的部分较小,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是导致我国物价总水平变化的基本原因。这一结果意味着:第一,当前的物价上涨并非全面的通货膨胀;第二,货币供应量并不是判断未来通胀压力的适当指标。
《报告》认为,物价走势和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由各类来自供给面的实体经济因素决定。除货币政策外,今后的宏观调控更需发挥诸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调控措施,同时在这些政策中寻求协调配合。
李扬称:“今年开始,首次出现贷款增速超过存款增速。资产中的所有问题,都可能因存款增速下降而显示,这是对中国银行业非常大的挑战。”
《报告》称,自今年2月份以来,全部存款增速已慢于全部贷款增速,而全部金融机构的贷存比在持续下降之后,稳定在68%左右。随着这种格局的持续,即使没有央行的紧缩政策,银行业的流动性头寸也将趋于紧张。
李扬指出,随着存贷款结构调整,应当密切关注银行业的资产方和负债方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即流动性风险问题。一方面,银行业负债期限结构缩短,相对稳定的储蓄存款占比由2001年6月的52%下降至今年6月的46%。另一方面,资产期限结构拉长,中长期贷款占比由2001年6月的34%上升至今年6月的48%。
《报告》称,央行加息主要目的是提高贷款成本、抑制经济出现过热。但观察同期限的存贷款利差结构发现,1、2年期存贷款利差基本未变,3、5年期存贷利差有所收窄。这说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利益冲动并不因加息而受影响。
- ·2016-2020年中国信托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新华都“掌门人”陈发树
- ·傅军:谱写新华联的商业神话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熊晓鸽:IDG中国的财富“大管家”
- ·恒瑞“福将”孙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