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全球化 银行业 发展

全球化助推我国银行业良性发展

2007-11-26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随着中国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以及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未来中资银行国际化和外资银行本土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11月24日举行的“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发布仪式”上,银行家们就如何促进中外资银行的良性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银行业走出符合国情和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2005年以来,中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海外并购等方式,融入当地市场,先后在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中国往来密切的国家和地区 ,以及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设立了十家左右的海外分行,并购额超过了100亿美元。中资银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其来自境外的利润贡献度也显著提高,据统计我国大型银行利润率平均达到了5%到10%左右,而且这一数据还不包括中国银行在内。

  以交通银行为例,在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外资银行本土化的趋势下,交行正在考虑进行海外并购,包括加大对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的合作。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认为,中资银行应走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同时还要注重借鉴外资银行国际化成功发展的经验。

  他说,外资银行在市场定位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汇丰银行在百年的历史中通过几次成功的海外并购逐步发展壮大;渣打银行在全球市场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等。中资银行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另外,境外机构多为成熟稳健的大型跨国银行,中资银行可以利用战略投资者的品牌和先进的经验与其合资设立海外银行。同时,通过合作,有利于中资银行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制定适宜的并购策略,降低风险。

  蒋超良说,外资银行仍然缺少稳定的人民币资源,缺少零售业务所需的零售网络,因此可以在信用卡、人民币资金拆借、银行贷款等方面与中资银行进行深度合作。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提醒说,在学习和借鉴外资银行国际化经验的同时,要坚持“学习不照搬,引进不丢权,维护不失信,坚持不偏见”的原则。他说,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不学习国际同行的经验,不了解国际的理财规则是不行的,但是中国毕竟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照抄照搬。

  促进中外资银行的良性发展

  在中国银行业走出国门的同时,在华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也在迅速推进,外资的法人银行数量增多,结构布局步伐加快。记者了解,目前在中国的外资法人银行达到15家,占全国外资银行的比重超过了80%。除中心城市之外,外资银行加快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构成了中外资银行跨境经营的深刻背景,随着中国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以及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未来中资银行国际化和外资银行本土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如何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国际化?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指导。国家相关部门在投资、审批、税务、外汇管理、金融监管等方面应有适合国际化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国际化的管理方式,加强国际的沟通和协调。第二,进一步加强推动本土银行的竞争能力。“金融创新要继续鼓励,不能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或者是现在金融市场的动荡,减慢我们的步伐。虽然这个时候更要深入研究教训,但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化工具,还要继续坚持,鼓励商业银行创新。这样通过创新来带动我们本土银行竞争能力的提升。”

  有银行家指出,对监管部门来说,无论在境内市场还是在境外市场,对中资银行的监管标准应该是一样的,促进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前提是对所有银行要有对等的监管标准。否则将不利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和中外资银行的公平竞争。

  对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和互补性,蒋超良提醒说,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境内外两个市场统筹兼顾的关系。不能为扩大海外市场忽视境内市场的发展。二是处理好在国际金融中心和在潜力市场布局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境内外业务和客户协调之间的关系。他还建议,要解决好跨国、跨市场经营和跨文化的问题,要转变思维更新理念,做足前提准备,重视因地制宜的文化建设。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