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下半年货币政策调到中性
惠誉认为: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长在2008年将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全球经济走弱对贷款的影响;资本市场疲软对盈利的影响;中资银行信用文化和财务基础设施薄弱。
同时,惠誉认为,美国银行业从2007年起,全行业展望就为负面;而欧洲银行业受到次贷危机影响正在加大,“未来可能有更多坏消息”。
贷款定价压力骤升
净利息收益将下降
信贷增速加快是中国银行业2007年向上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企业和个人贷款需求加强,同时充裕的流动性保证了银行贷款的充足供应。到2007年8月,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就相当于2006年全年总额。个人贷款和表外信贷增幅尤其高,2007年上半年的年化增长率就达到30%-40%。
惠誉认为:“面对创12年新高的通货膨胀水平、实际负存款利率和两位数增长的GDP,央行自2007年11月以来采取的从紧政策并不让人感到意外,2008年预计紧缩的政策会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政策对银行意味着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净利息收益增长将放缓。”
而2007年四季度贷款增长已经明显放缓,月均新增人民币贷款由年初三月份4740亿元人民币的高点降至十二月的910亿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15%的贷款增幅,央行设定的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目标为3.6万亿元人民币,增幅仅为13.8%。
“需要指出的是,贷款增幅这类目标经常会被突破。而监管机构还为所有银行都制定了各自的贷款额度。虽然这并非新做法,但是监管机构的执行意愿似乎比以往几年更强。”
由于2008年1月起,中国本土银行的所得税税率将由33%降至25%,上市银行今年的净利润可能因此提升15%之多。惠誉认为,尽管税费下降会带来盈利的增长,但是随着存款者逐渐转回至成本更高的定期存款,以及随着近期存款加息大于贷款加息效果的完全显现,银行业的净利息收益率会减小。
朱夏莲表示,尽管企业和个人贷款需求依然旺盛,但在“流动性充裕的银行”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这将使贷款的定价被压低至最低水平,从而侵蚀相当一部分由管制贷款利率上升带来的预期利差收益。
她还指出,鉴于相当一部分紧缩措施已经实施,2008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有望回调至中性。但是,由于央行超过三分之二的全年信贷额度有望在2008年6月底使用,90%的信贷额度有望在2008年2季度底之前用完,因此银行不太可能从下半年的政策放松中获得较大的好处,而只有等到2009年。
资本市场疲软影响
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长
惠誉认为,2007年中国银行业盈利水平强劲增长,得益于股票市场繁荣使销售投资产品的手续费收入增加,同时去年很多储户将资金从高成本的定期账户转到活期账户,银行存款成本下降,资产质量提升,信贷成本下降。
2007年,理财产品的销售占到大型银行2007年手续费收入的1/3以上。根据惠誉统计,2007年上半年,11家上市银行中2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运营收入比例达到20%以上,分别为华夏银行(爱股,行情,资讯)24.3%,中国银行20.4%。占比最少的为兴业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和中信银行(爱股,行情,资讯),分别为6.8%和5.5%。
而股票市场从2007年10月的顶点已经下滑了35%-40%,根据近期银行代销基金市场低迷,理财产品销售受阻,去年利用资本市场繁荣带动银行盈利增长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惠誉担心的是,一旦投资者心理出现重大转变,股价下跌幅度过大,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下降将给盈利带来压力。
国际行情也不乐观。根据惠誉金融机构部高级董事Ken Ritz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并未完全结束,还将会对欧洲、亚洲的银行业继续产生负面影响。惠誉认为,由于中资银行以外币计算的资产持有量超过265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和美元收益率降低会进一步侵蚀净利息收益水平,与此同时,持有大量次贷相关投资产品的银行,其计提损失和市场价值损失会进一步上升,最明显的就是中国银行。
朱夏莲则认为,为了抵消盈利方面的压力,中资银行正被鼓励进入其他产品领域,数家机构已经提交了金融租赁、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以及保险相关业务的经营牌照申请。从长期看,收入来源多元化具有正面意义,但是不可能大幅抵消2008年盈利增长放缓的趋势。
信用风险是
中国银行业最大单一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02年20%-25%水平降低至2007年3季度的历史最低点6.2%,而且,目前不良贷款存量中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此因素调整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将降低到更低的2%-3%。同时,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比率提升降低了资本承担不良贷款损失的程度,11家上市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准备金覆盖率水平已由几年前很低的水平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108%。
但惠誉认为,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单一风险。惠誉强调,由于目前经济形势较好,这些关键比率的改善是在预期范围之内的。未来考虑到会计和披露问题持续存在,中国银行业缺乏经验丰富的信贷专员,风险管理改革不完善,惠誉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数据的准确性一直是一个问题。” 朱夏莲认为,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分类已经取得巨大进步,而在贷款分类定义中,一些含糊的地方可能导致贷款的划分标准不如世界其他市场严格。
“这并不是说中资银行提供的数据没有可信度,或者银行刻意瞒报了不良贷款,而是说银行真实资产质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弹性较大的分类标准等因素所掩盖。”
惠誉认为,由于中国在近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强劲的经济上行期,最近几年采集的数据可能不足以揭示经济下滑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这方面来看,银行可能较大的低估了未来潜在的信用损失。
此外,在银行资本金方面,尽管中国银行业并没有要求在近期内实现向新巴塞尔协议的过渡,监管部门为大型银行设定的时间表为2010到2013年,但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已经开始展开基础性工作。
- ·2016-2020年中国信托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新华都“掌门人”陈发树
- ·傅军:谱写新华联的商业神话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熊晓鸽:IDG中国的财富“大管家”
- ·恒瑞“福将”孙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