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现代服务业

广州:将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2009-05-27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0%,成为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服务输出基地、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枢纽和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0%,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六年内,广州要争取以服务业为旗帜,攻下GDP半壁江山。

  昨天,广州市同时公布《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总部竞技发展规划》三份文件。三箭齐发,箭箭直指服务业。可以预见,未来十余年内,服务业将成为广州的第一生产力。

  “海港经济、总部经济、金融业,是三份文件中重点着墨之处。广州人口多、土地开发强度高,成本贵,只有发展智力密集、产业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才能扬长避短,提升全市实力。”广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邀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为读者点评这三份广州未来服务业发展的“计划书”———

  未来之路:发展现代服务业

  千年商埠,改革先锋。多年来,广州一直都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优等生”。2008年,广州市又拿出傲人成绩单:GDP8215亿元,增长12.3%,紧追北京、上海,排名全国非直辖市“状元”。但是,“优等生”也有自己的烦恼。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篇即自揭其短:人口多、土地开发强度高,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

  广州已经不能再靠资源“吃饭”。去年11月,珠江新城D1-2地块拍卖出7693元/平方米的成交价,相当于内地省会城市南昌的同类地块的两倍;2008年,广州城镇单位职工平均月工资3780元,南昌则是2141元。在资源成本不断走高的今天,广州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之道,便是主攻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附加值高、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服务业已经成为广州未来发展的“最优解”。

  丁力点评:“发展服务业,是因势利导。广州确实也有优势:首先,广州发展服务业有悠久历史,人性化的‘广州服务’有深厚的历史积累;其次,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中心城市,率先接受来自海外的服务理念和资源,开放程度比较高。”

  海港经济:着力打造南沙港

  在三大文件中,广州市首次将“港口经济”的说法改为“海港经济”。《广州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着力发展南沙海港经济区。

  南部海港经济区,以南沙港区深水码头以及位于码头后方的国际物流园区为核心,加上邻近的南沙科技创新服务区、南沙国际汽车产业服务区、南沙新城综合服务区组合而成。它将以远洋国际物流发展为核心,逐步发展为珠江西岸最大的国际物流园区、临港综合服务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仅拥有珠江出海口的广州,提“海港”概念,是否有些“夸张”?非也。今年初,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6个深水泊位竣工,能靠泊世界最大型的集装箱船。预计到201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吨、集装箱超过1200万标箱。

  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一位老总曾经告诉记者:“虽然南沙港不如上海洋山港‘风头’劲,但停泊靠岸条件更佳,绝对是称职的良港!”

  丁力点评:“我赞同广州重视海港。要成为综合性门户城市,港口一定要有,无论是海港还是港口,首先要确立在广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建立一个国际性城市来说,国际大港必不可少,现在,广州的空港、铁路、港口逐渐都建设了起来,有了成为国际性综合城市的前提。”

  “这里要强调一点:码头和港口是有差别的,‘码头’仅仅局限于海岸线,而港口则还要强调腹地、强调和海外其他港口之间有密集的航线。我们这几年港口虽然也在搞,但主要是对GDP感兴趣,南沙要成为真正的良港,必须把经济腹地、国际航路经营好。”

  总部经济:税收贡献接近1/3

  2007年,广州总部企业52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不及1%,但对全市的税收贡献却接近1/3。总部重要性可见一斑。

  目前,广州的总部企业仍以区域总部为主,地区总部和国家级总部不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划相对滞后,至今未形成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这样具有较高国际声望的总部聚集区。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将整合现有财政扶持资金,对总部企业实行认定鼓励奖、企业经营贡献奖、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等。

  丁力点评:“广州要成为高端总部的聚集地,各个地方政府不能有过多的行政干预。总部放在天河还是放在哪里,不能让政府来说,应该由市场来做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