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顺应时势发展农村发展潜力大

2011-05-16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新时期的农民,既包括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也包括从事农村二三产业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新时期的农业,除传统种养业外,还包括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多种行业;新时期的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镇化和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延伸到整个县域。“新三农”、“大三农”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金融服务空间广阔。

  新时期的农民,既包括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也包括从事农村二三产业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新时期的农业,除传统种养业外,还包括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多种行业;新时期的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镇化和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延伸到整个县域。“新三农”、“大三农”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金融服务空间广阔。
  
  农民金融需求更加多元
  
  随着中央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推出,农民收入持续加快增长,农民在生产经营、收入分配、迁徙择业、财产等方面的权利逐步落实,农民作为一个群体概念,开始分化为职业、收入、素质等各方面差异明显的社会阶层。相应的,农民这个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丰富和多元。
  
  城乡经济的发展和联系的日趋紧密,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格局被打破,农民有了自由流动、自主经营以及进城择业的权利,农民职业的分化也日趋明显。一方面,乡村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村解放出来的农村人口涌入到了城市二三产业等非农就业领域,乡镇企业管理者、个体私营经济主、农村管理者、农民工和农村智力劳动者等非农就业农民大量产生。而从依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看,分化也十分明显: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大量减少,农业工人的比重在增加,规模化、组织化的专业农民也在增加。
  
  随着农民职业选择、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农民财富实力也出现分层,涌现出了一大批富裕农民。而财富实力的分层促进了金融需求形式的多样化。而且农村规模经营户、外出创业致富人群等农村富裕人群不断涌现,拥有大量可支配的现金收入,他们有着比较急迫的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需求。同时,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农民动产担保融资环境趋于改善,以承包地经营权、林权、待收获农产品、保单、存单、商铺经营权等动产为担保的融资模式方兴未艾,过去过于倚赖不动产抵押、信用保证的融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农业抵御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农业”的内涵更加广泛,除包括传统种养业外,还包括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多种行业。随着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功能不断扩展、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农业的边际生产效率优势逐渐凸显,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本的青睐,持续改善着农业金融的风险抵御能力。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中央财政投入,投入资金的更大一部分需要社会自筹,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需要依靠银行信贷支持。而随着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制度保障力度的加大,基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商业化投融资市场正日趋成熟并加速扩大。
  
  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健全,涉农金融加速发展,呈现出规模化、链式化、集中化的特征。近年来,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农村个体户贷款等逐渐成为推动涉农贷款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农业生产向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式经营转变,上、中、下游融合,产、加、销一体,农业金融也顺应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向金融链服务模式转变。
  
  农业人口的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制度革新、农产品需求层次的提升,分散的传统农业已经难以承担农业持续发展重任。在资本的推动下,旨在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的经营模式创新涌现,基地化生产、工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现代公司型产业特征日趋明显,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不少新农业公司毛利超过20%,远高于传统农业的2%-8%。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新型农业公司的出现,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新农业公司管理制度、技术水平、运营模式都较为先进,加快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一大批发展前景较好的现代农业公司有着引入外部资本、现金管理、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同时,也对和农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信托等金融服务的需求。
  
  客户的规模和结构更加优化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财政投入的重点向县域转移,大中型企业项目向县域布局,县乡财政、行政等综合改革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农村建设、县域城镇化和工业化综合推进的趋势,城镇和乡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农村金融业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房地产、基础设施、县域中高端个人等客户批量涌现,需求潜力巨大,为优化客户结构提供了黄金机遇。从基础设施建设看,据测算,未来10年内小城镇基础设施合计需投资45,694亿元,综合起来每年的基础设施信贷需求就将超过2000亿元。
  
  在区域产业转移、特色资源开发、区位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挖掘等因素的推动下,县域产业多元化发展,结构趋向协调,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县域经济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其中,依托小城镇的农村生产、生活型服务业、资源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工业配套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物流业正成为县域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迫于土地供给制约和企业竞争能力提升要求,过去县域企业分散发展格局逐步改变,产业集群、专业发展成为突出趋势。县域中小企业正成为金融机构拓展县域市场的重要对象。据统计,2010年,全国乡镇企业总数超过2700万家,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0.5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一倍。针对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外向型中小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城市周边的配套型中小企业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理财服务、电子化服务、简式贷款等新型服务模式,中小企业市场价值持续提升,相关业务发展迅猛。但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缺口仍然巨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随着中央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大和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进一步强化,以及农村公共事业稳步发展,新时期“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