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金新规

【中国产经新闻报】准备金新规“刚中带柔” 提准成小概率事件

2011-09-01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8月27日,央行下放通知,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9月5日起实行分批上缴。这相对于在未来数月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9000亿元的资金。

  近日,一则“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银行的放贷节奏。
  
  8月27日,央行下放通知,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从9月5日起实行分批上缴。这相对于在未来数月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9000亿元的资金。


  
  “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原本认为在PMI指数连续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已居高位的今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应该不会实施,至少不会在目前实施,但这则通知彻底打乱了银行的放贷节奏。”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表示。
  
  所谓保证金存款,指的是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资金融通以及承担第三方担保责任等业务时,按照约定要求客户存入的用作资金保证的存款。
  
  在信贷紧缩和存贷比日均考核的监管压力下,一些银行为了吸纳存款,往往会和企业开展一些合作业务:银行先贷款给企业,但企业必须将部分资金作为保证金存款纳入银行,银行再开具承兑汇票,企业拿着汇票可以到另一家银行贴现。
  
  企业获得了贷款,银行也获得存款,一举两得。尤其银行获利更多:保证金一方面被看作为存款纳入存贷比考核,但另一方面它又不像一般性存款那样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
  
  近年来,得到银行青睐的保证金存款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1至7月的累计增量已接近银行存款增量的20%。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保证金存款余额高达4.44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5.7%左右。
  
  通过保证金存款来规避准备金的缴纳,这将降低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整体流动性的管理,使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回笼流动性的效果打折。
  
  “央行此次扩大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将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等纳入监管范围,除了紧缩银根、控制通胀外,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监管,防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王剑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从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的出台到此次保证金扩容,中央经济政策中强调保证金融安全的决心得到体现。综合来看,防范商业银行出现风险是此项政策的主要目的。
  
  存准基数扩大不仅给银行的揽储添压,其连锁反应,银行的信贷面也难免收缩,这引起了市场上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
  
  但王剑辉指出,考虑到外汇储备,这个提准的力度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每月增加几百亿美元的外贸顺差,如果能够完全对冲新增外汇储备就已经不错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道,央行此举虽可视为变相紧缩,但紧缩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悲观,因为保证金分开上缴,并非一次性缴齐,这给了市场一定的反应时间。
  
  此次央行为银行设定了一定的过渡期。譬如对大银行来说,9月5日至10月4日,只需要将保证金的20%按比例补交存准,然后10月5日至11月4日按60%的基数补交,11月5日以后才按100%的比例全部计收准备金。对小银行来说,宽限期则长达6个月。
  
  扩大存准基数,在一些银行专家看来,这正是央行“妥协”调控的产物。“如果央行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市场一下子会冻结3000亿元左右,市场压力较大。但是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准金基数里面,并且分阶段分比例提取,分摊下来,相当于每月只需要冻结1000亿元的资金,这可以缓和市场情绪。”
  
  无论如何,分析人士皆表示,这次存准基数的扩大导致年内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成为小概率事件。
  
  “当前中央经济政策的趋势非常明显,在保证通胀治理成效的情况下,保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由此我们推测,如果定向宽松政策无法出台,预计未来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可能性非常低。”边晓瑜说。
  
  王剑辉指出,原本我们还以为年内还有一到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但是此次冻结大量资金应该是最后一次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举措,未来提准的可能非常小。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