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婺源 旅游 发展

旅游发展模式独具特色婺源乡村游灿如夏花

2012-06-13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据统计,1至5月全县接待游客471.5万人次,门票收入1.29亿元,综合收入21.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6%、31.29%、44.8%。

  初夏的婺源,青山竞秀,茶园滴翠,溪水如练,花园吐艳,天南海北的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火爆的乡村不仅提升了婺源的"名气"、聚集了"人气",而且大大增长了老百姓的"财气",婺源乡村游灿如夏花。据统计,1至5月全县接待游客471.5万人次,门票收入1.29亿元,综合收入21.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6%、31.29%、44.8%。

  婺源因生态而美丽。千百年来,质朴的婺源人民沿袭着"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的村规民俗,持续开展封山育林和造林绿化工程。在全国首创自然保护小区193个,保护面积达60多万亩。在全县范围内10年禁伐天然阔叶林,禁伐总面积252万多亩,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2.5%.境内空气和水质均达国家一级标准。婺源因文化而生动。这里既有全国仅存的徽剧团,也有被称为"中国舞蹈活化石"的婺源傩舞;既有民间壮观的板龙灯,也有多姿多彩的地戏抬阁。全县拥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2个全国民俗文化村,其中理坑和汪口还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彩虹桥、俞氏宗祠、理坑古民居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剧、傩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四项绝技"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游客游览婺源后,眷恋这方水土,有的在这里购房居住,有的在这里投资兴业。据统计,该县每年开发出来的商品房,有1/3被外地人买走。

  婺源乡村旅游业经过10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品牌形象显着提升,已从一个偏僻的山区农业县发展成为全国着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日前,婺源五龙源漂流、大鄣山、灵岩洞等宜夏游景区的游客络驿不绝。该县先后成功开发出这样的精品景区20多个,形成了"伟人故里古村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古洞古建古风游"东西北3条精品线路。目前,全县拥有4A级景区7个,成为全国拥有4A级景区最多的县市。

  "婺源在全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婺源之路’旅游发展模式。"在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婺源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10年来,婺源旅游经历了从市场自发到政府主导,从社会分散经营到资源整合运作的两次跨越。仅2006年以来,婺源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等几十个国家级品牌奖项。去年还获批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目前全国仅此一家。

  婺源的优势在旅游,潜力在旅游,希望也在旅游。新一届婺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县上下达成了"四赢"发展模式的共识,即游客满意、群众增收、客商赢利、财政增长。为实现这个目标,该县以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为契机,按照"每一项建设都要体现最美乡村特色,每一个细节都要符合最美乡村品位"的要求,把全县近3000平方公里作为一个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来规划建设。聘请农业专家,在有天上人间之称的江岭打造出"二季花海";打造全县首个零门票特色民俗文化村;启动了婺源国际旅游商品城、鸳鸯湖台湾小吃一条街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去年10月,江湾景区又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从公路拓宽到修建游步道,从扩展景区停车场到修建旅客服务大厅,从民房改造到规范农家乐标准化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10多年的发展,婺源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婺源之路"旅游发展模式,婺源正逐步成为国内着名、世界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