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银行 资产

银行“突围”小企业贷款:提高风险定价迫在眉睫

2012-09-07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正当银行如火如荼地拓展小企业贷款这片“蓝海”时,经济下行造成众多小企业经营困难,却成为威胁银行资产质量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利差收窄,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向定价能力较高的小企业成为银行的现实选择。

  然而,受欧债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环境影响,今年上半年,长三角、珠三角部分民营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的情形,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定造成较大影响。

  面对小企业贷款,银行陷入“退”与“进”的两难境地,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成为银行突围的惟一路径。

  竞相开拓小企业贷款“蓝海”

  几年前,摩根士丹利的投资银行家蓝德彰在南京发表演讲,称“银行的活动就是买卖风险行为”,这一提法曾令很多中国传统的银行从业者“耳目一新”。因为按照原来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银行是从事货币交易的特殊企业。

  由于贷款利率处于管制状态,中国的商业银行没有动机度量客户风险状况。长期以来,银行从业者不谙风险定价,一直处于按国家规定的存贷款利率吃利差为生的状态。直到2003年银监会成立并正式全面实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积累客户风险数据,尝试建立客户违约率统计模型。

  与此同时,近年来央行一直在稳步推行存贷款利率限制放开的进程,今年更是走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6月8日,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8倍,不足一个月,7月6日央行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7倍,使商业银行最低贷款利率已经降低到保本点附近。

  此外,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经决定将AA评级以上企业发债额度由原净资产40%调整为80%,由于债券融资成本比贷款成本低1.5至2个百分点,优质客户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在未来将迅速降低。

  随着存款成本的提高和优质客户的流失,商业银行意识到小企业贷款对其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纷纷将信贷资源投向议价能力较弱的小型和微型企业。这一现象在各上市银行披露的业绩报告中清晰可见:截至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小企业客户共计20781户,较上年末增加2204户;授信余额3641.1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461.89亿元,增幅14.53%;贷款余额1620.69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类贷款的14.64%,比上年末增加249.00亿元,增幅18.15%,增速明显超过公司类贷款增速。6月末,民生银行(60001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06.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2.00亿元,增幅7.83%,占全部零售贷款总额的65.25%,小微客户总数达到64.13万户。

  小企业经营困难使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正当银行如火如荼地拓展小企业贷款这片“蓝海”时,经济下行造成众多小企业经营困难,却成为威胁银行资产质量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环境困难,房地产、小企业等重点领域风险不断显现,对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构成威胁。从半年报数据来看,与往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双降”不同,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

  截至半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3.9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8.52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0.61%,比上年末略升0.01个百分点。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12亿元,较期初增加4.97亿元;不良贷款率0.40%,较期初略增0.0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的“微双升”趋势,与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宏观形势是相符合的。商业银行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形成的巨大压力,应做好充分的心理预期和准备,采取应对措施,控制资产质量的变化。

  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使区域性和行业性信贷风险凸显,是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浦发银行在半年报中称,受地域经济影响,公司2012年上半年度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温州和杭州地区。

  多家银行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下半年,将应对挑战抓好定价工作,完善贷款定价机制,通过加快业务调整提高定价水平;保持对房地产贷款高度警惕,要加大对平台贷款的管理力度,严格管理小企业贷款风险。”中信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王康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风险定价时代”来临

  业内专家表示,除采取措施控制和化解不良贷款外,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和保持小企业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价格的全面放开,从理论上讲,任何贷款都能挣到钱,关键是看怎么定价。”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从总体看,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应该比农村金融的风险要小一些,其风险应介于大企业贷款和农村金融之间;从银行角度看,只要风险度量相对准确,定价合理,完全可以从小企业贷款中获利,并控制不良率的上升。

  所谓风险定价,是在准确计量贷款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贷款价格充分覆盖不同种类贷款可能带来的损失,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作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实现贷款利率的自主定价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客户信用评级授信的基础上进行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考验着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建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市场风险管理处处长黄广明认为,“贷款定价要考虑两个原则:平衡原则和兼顾原则。平衡原则是量价平衡,贷款价格影响贷款数量,贷款数量和贷款差价共同决定贷款收入,平衡原则就是要实现贷款收入最大化。兼顾原则,就是兼顾收入和市场竞争力。定价的基本方法是成本加成并同时考虑市场均衡,标准化定价与差异化定价相结合,贷款定价要考虑风险收益,存款定价要考虑期限结构。”

  “银行需要按照监管政策的变化,加快调整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形成的成本通过适当的路径体现在各类产品的定价中,才能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对风险的定价能力将是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定价机制,充分实现因客定价、因产品定价,不再依据存贷基准利率定价,进而与经济资本管理无缝衔接,提高经济资本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创造价值的能力。”渤海银行资产管理部祁树鹏表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