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互联网 金融

互联网金融创新潮涌 中国金融变革加速

2013-09-16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以“金融改革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为主题的“ VISA之夜”于9月12日在大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举办,旨在聚集决策者、学术界与商界领袖共同探讨这些关键议题,为势在必行的中国金融创新建言献策。

  本次主题活动与圆桌讨论由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

  互联网金融不会完全取代传统银行业

  圆桌讨论中,总编辑秦朔表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出现让我们始料不及,但是今年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比如余额宝的出现,我们从中便可见端倪。改革开放和技术发展的力量,可能会使得我们眼前的金融世界更加斑斓,更加富有想象力。”

  如今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受广泛关注的话题,但它的竞争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又是否会替代传统金融企业所扮演的角色?

  VISA集团亚太区总裁柯如龙表示:“对于未来,我当然非常乐观,我认为50年后中央银行仍会存在,但货币中的纸币不一定还会存在,硬币还会有。50年以后,可能不见得能有随手可及的网络节点用于支付,所以我们还是会需要有一些现金进行支付。”

  柯如龙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见得会对VISA构成威胁,因为VISA关注的是怎样确保提供支付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了下一个颠覆性的拐点,就是移动和电子商务的融合。移动支付是行业的大发现,希望我们能做得更好。”柯如龙说。

  “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交易成本非常低,金融服务的流动性会增强。而且把借贷双方用更好的方式连接,不受地理限制,速度非常快,成本又非常低,而一些财富管理或者信托则相对缺乏流动性。”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董事长兼CEO计葵生说。

  计葵生预计,未来5年,互联网金融仍然不会完全替代传统银行业,但可以填补银行提供服务薄弱的行业,例如向个人、中小企业、租赁公司、小贷公司等提供服务。因为这些机构成长非常快,但缺乏资金,而银行尚未完全覆盖这样的领域。“我觉得未来的五到十年,互联网(金融)有这样的机会把这项业务做大做强。”此外,他也注意到中国很多人渴望得到技术,并且懂技术的人很多。所以互联网在投资方面、金融方面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北京财经新闻中心主任柏亮认为,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机构的相互竞争,但传统金融也不用太悲观,例如,中国平安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尽管原来从事保险为主,但现在也增加了许多业务分支,“未来传统机构必定会自我革新,顺应互联网金融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金融需做好风险管理

  的确,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挑战,传统银行业会有所回应。但随着这一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支付风险也不可小觑。

  “传统银行将会迎头赶上,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明显。而且数量庞大的年轻群体非常喜欢这样的技术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这方面,美国、欧洲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因此中国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但这些互联网金融要做好风险管理。”计葵生说。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席亚当·波森(Adam Posen)也表示:“支付风险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总觉得完全履行这些支付合约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监管部门对每个合约进行监管。”

  上海交大高金学院副院长、教授朱宁教授认为,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监管套利造成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当水涨船高时,人们不易辨别好坏,一旦退潮,到底谁在裸游便顿时见分晓。因此对于风险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朱宁说。

  利率市场化要解决隐性担保问题

  利率市场化无疑是今年达沃斯论坛热点词汇。亚当·波森认为,银行要做的是要利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方式来激励或者去加速利率市场化。

  他强调,首先必须保护个人投资者和个人存款者,这就涉及到存款保险制度;第二点,支付电子转账,对于消费者是一件好事,引入了与银行的良性竞争,使银行从存贷利差获利的形式受到打击。但我们一定要谨慎,首先要注意轻重缓急,不能因缺乏利润让太多银行破产;最后一点非常重要,即资本自由化,资本项的放开。

  “无论是放松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关键在于谁将为那些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这实际上是强制推动一场创新和改革。银监会也理解这一点,所以我们必须要推出一些新型改革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虽然也存在风险,但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为中小企业融资。”亚当·波森说。但他担忧,隐性担保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中国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都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基本放开,但利率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由于存在着以中央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的隐性担保机制,很多高风险资产却享受了低风险资产的高信用和低成本。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对此并不乐观。他认为,政府的隐性担保是个大问题。

  计葵生也表示,任何一个消费者去银行、去信托公司,都默认存在政府隐性担保,当金融资产证券化时,对资产进行打包的金融机构,要防止政府隐性担保问题。“这是一个按阶段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中国除了股市很多人赔钱以外,其他领域的投资并未出现大规模亏损。大家认为在股市赔钱很正常,但如果买了银行产品,人们的期望值就和买股票完全不同。”

  “但这些期望值也会发生改变,银行也会破产,会遭到挤兑,会出现产品损失,因此人们的风险意识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计葵生说。

  中国并不一定要效仿FDIC存款保险制度

  为了解决隐性担保的问题,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讨论正引发各界热议。存款保险制度将国家的隐性担保变成显性担保,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意义深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届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回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关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时表示,中国要积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还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目前,运作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93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开启了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亚当·波森认为,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需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具体方式。中国并不一定要以FDIC的标准来评估风险,中国的理财产品繁多,需要有针对性地评判风险并采取修正措施。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