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银行 存款

银行存款分流现象或将延续

2014-05-05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半年有余,但令人诧异的是,贷款利率并未因竞争而下行,反而稳中有升。仅2013年全年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上升了0.4%。

  迄今为止,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半年有余,但令人诧异的是,贷款利率并未因竞争而下行,反而稳中有升。仅2013年全年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上升了0.4%。

  与此同时,央行推出的贷款基础利率也从去年10月的5.71%上升至今年的5.77%。贷款利率最终要传导至产业链下游,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针对这一现象,连平分析认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于商业银行。75%的存贷比考核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的下行。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发端于1995年7月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法》。该法虽经多次修改,但对存贷比的规定却延续至今。近年来,存贷比的规定备受业内诟病。

  “在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单一的情况下,存贷比无论是作为流动性监管指标还是贷款额度控制指标都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存贷比的弊端,日渐显现。”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存款分流。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日益壮大,银行存款分流现象或将延续。连平表示,预计今年全年新增外汇占款可能较之前预期要低,对货币市场总体不利。同时受金融脱媒加快、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IPO开闸以及财政存款难以大幅下放等因素的影响,银行存款仍面临持续较大压力。

  据连平介绍,过去10年,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增速基本是一致的,但从去年开始存款的增速明显跟不上贷款的增长,两者相差2%。今年一季度差距更大,贷款增速为13.9%,存款增速为11.1%,相差接近3%(2.8%)。

  “实际上,我们银行业内部的人非常清楚,这11.1%的存款增长也有很大的水分。它是时点数,是月末、季末那一天做出来的。”连平指出。

  商业银行的冲时点行为是致使存贷比备受诟病的主因之一。存款搬家,商业银行为了“靓”化存贷比可谓费尽了心机:在存贷比考核的时点(年末、季末、月末),银行高价(高利率或高返点)揽储,同时收紧贷款。统计显示,去年很多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皆在6%以上。

  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各大银行的存贷比依然纷纷飘红。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民生、交行、浦发、中信、中行等多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皆超过70%,招行以74.44%位列首位。今年一季度数据有所改观,4家上市银行均有所降低,但中行一季末存贷比数据仍在70%以上,为71.21%。

  李慧勇认为,存贷比考核导致商业银行的冲时点行为,是月末尤其是季末利率波动的主要原因,而且对银行经营不利,也无助于实施逆周期的宏观调控。

  呼吁取消存贷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更完善的指标代替存贷比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据李慧勇介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的巴塞尔协议III中已经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来监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这两大指标覆盖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更全面,比存贷比这一传统指标更准确。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存贷比指标确实存在弊端,有一些危害,但仍然有正面的意义,不能完全被流动性指标所取代。“存贷比最大的作用是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而不是监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所以存贷比指标仍应保留,但需要改进。”

  虽然李慧勇认为,存贷比取消可能性很大,但他同时指出,取消存贷比涉及到商业银行法第39条第2款的修改,因此具体什么时候取消要取决于立法的进程。

  “短期内取消存贷比考核并不现实。即使要取消,从法律上来说还要有程序,至少还要1——2年的时间。”连平强调,中国经济增速疲软,考虑到PPI的指数已经两年多负增长,这对企业非常不利。企业生产出来的价格是下降的,而企业的融资成本在上升,这样以来,企业对未来就没有信心,对未来就非常谨慎,就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和投资,这对经济增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降低融资成本对中国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调整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