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支持金融稳定和改革”部分明确指出,中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交强险对外资险企放开、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推进保险业对外开放……事实上,就保险业而言,多位学者及外资公司高管均表示,在我国金融业中保险业目前对外开放水平已相对较高,外资险企基本已享受“国民待遇”。
而同时,在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之路中,“引进来”之后,“走出去”似乎成了更加任重道远的课题。
外资险企基本享受“国民待遇”
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中,关于金融业中的保险业,中美双方明确:“中方欢迎外资公司根据包括《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在内的程序要求提出设立新的内部分支机构的申请,并承诺在该类办法要求的时限内审核和发布决定。美方再次确认关于保险机构提交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申请和有关审核的透明程序。”
其中所提到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系中国保监会于2013年3月发布,其中规定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的,在其住所地以外每申请设立一家省级分公司,应当增加不少于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可不再增加。并且,《办法》对偿付能力、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和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等方面做了强化。但《办法》所示规定对所有商业保险公司都一视同仁,并无中外资之分。
事实上,早在2003年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保监会在政策上就已明确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国民待遇,将之前的5亿元资本金要求放宽为上述的2亿元要求。
“我国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属于开放较早的,且开放程度很高,在大多数方面均享受了国民待遇。”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表示。
王绪瑾表示,除了经营法定保险业务的限制以及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采取合资形式且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0%,外资险企在政策上基本没有什么限制。
而在经营法定保险业务方面,中国保险业对外资险企放开限制的另一大标志性事件是2012年5月中国交强险正式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要知道,中国财产险业70%的业务均来源于车险,而不能参与交强险使得外资财险公司失去了一大块中国财险市场的“蛋糕”。“如果缺少车险这一大块业务,外资财险公司在中国的规模自然是起不来的。”王绪瑾称。
差异化路径才是“王道”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64家财产险公司中有21家为外资产险公司,69家人身保险公司中则有28家外资或合资公司,世界上主要的跨国保险金融机构、发达的保险公司都已进入我国。然而,数量上占比达到1/3的外资险企从表面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占比来看却少得可怜。
2013年,外资产险和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28%和5.56%。不过,保监会主席助理梁涛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曾表示,如果是将外资参股中资保险公司的比例都考虑进去,根据测算,外资市场份额、资产比例应该均超过25%。另外,国内再保险市场,外资公司市场份额占半壁江山。
尽管如此,多年来,面对保险渗透率低、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从一开始外资的进入被认为是“狼来了”到入世十多年后的从“狼”变“羊”,就外资险企本身而言,其在中国的发展普遍被认为“水土不服”。多位外资险企高管人士表示,除了过去的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以外,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低的原因也有经营理念的不同和进入市场时机较晚等因素。
“就外资寿险公司而言,根据规定,很多都是中外股权‘五五开’的,外方股东和中方股东经营理念不同,但谁都不能有决定权,致使最终不欢而散的情况也不少。另外,一些外资险企更注重盈利,而有些中资险企则更注重规模,也是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占比很低的原因。”一名外资险企首席市场官表示。
当然,进入市场的时机也很重要。虽然中国保险业已经属于开放较早的金融行业,但当一些外国“大佬”进入中国市场、尝试逐渐了解本地市场之时,国内几家大型险企早已有了深厚的市场根基,而外资险企虽然在产品、技术上可能领先于国内险企,但却依然很难撼动大型险企的地位。“事实上,除了外资险企以外,成立较晚的一些国内民营险企同样面临很大的挑战。”另一名扎根外资险企多年的高管说。
上述高管认为,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监管政策已非外资险企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桎梏”,外资险企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策略和发展道路,以及更快地进行本土化来适应中国市场的拓展。而同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把在国外积累了几十年、上百年沉淀下来的理念、技术、管理经验、人才资源带到中国,中外资险企可以是“共荣”的局面。
如果要说对监管的进一步期待,他表示,希望外资险企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保险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去。
而中国保险业的开放仍不会停止。据悉,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去年年底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十周年年会上表示,中国保监会正研究完善外资的准入政策,探索负面清单模式下的保险监管方式,发挥外资保险在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事实上,作为对外开放的两只“车轮”,相对于“引进来”,中国保险业目前更为任重道远的是“走出去”。根据梁涛在去年年中的陆家嘴论坛上宣布的数据,仅有8家中资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了27家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只有46亿美元,和银行无法相比。有7家中资保险公司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在海外投资方面进行探索。而根据商务部数据,201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增至902亿美元,中国保险业显然还没有跟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险企“走出去”步伐缓慢一是因为国内市场尚未饱和,“走出去”的愿望总体不强;另外,和外资进入中国一样,中国险企“走出去”也需要对国外市场环境、监管环境等一一适应,短期内中国险企“走出去”步伐仍不会变得很快。
- ·2016-2020年中国信托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新华都“掌门人”陈发树
- ·傅军:谱写新华联的商业神话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熊晓鸽:IDG中国的财富“大管家”
- ·恒瑞“福将”孙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