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北京 金融

北京金融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4-08-04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截至5月末,金融业资产达到946300.9亿元,同比增长14.3%。1-5月,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5066.3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润2704.6亿元,同比增长21.6%。

   问:请介绍一下上半年全市金融业总体运行情况。

  答: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初步核算,截至5月末,金融业资产达到946300.9亿元,同比增长14.3%。1-5月,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5066.3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润2704.6亿元,同比增长21.6%。总的来看,全市金融业是以银行业为主的发展格局。在金融业收入结构中,银行业占半壁江山,为49.8%;证券业占10.6%;保险业占31%;其他金融业占8.6%。

  实现金融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国家“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及金融业改革创新的推动,金融业发展持续活跃。二是利率市场化政策因素,导致利率波动区间拉大,规范影子银行导致融资渠道收窄,导致金融机构净息差收入增长。三是商业银行转型步伐加快导致手续费及佣金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四是人民币汇率结束单边升值走势,本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导致银行总部本级收入中,汇兑收益由负转正。五是证券期货类机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持续向好。六是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快速增长。

  问:作为全市的龙头支柱产业,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上半年,金融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突出。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4%,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7%,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增长超过1/4来自于金融业,为近年来的最高点。金融业财税贡献力度进一步加大。1-5月份金融业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3.2亿元,同比增长22.7%,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0.3%,居全市各行业之首。

  近5年来,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例稳定在14%左右(2009-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14.5%、13.4%、12.8%、14.6%、14.1%),占全市三级税收的比重也在30-40%之间(2009-2013年金融业三级税收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43.7%、34.9%、33.4%、30.8%、40%))。概括地讲,金融业以占全市不足0.2%的企业数量、4.5%的就业人口和0.35%的能耗,创造了全市40%的三级税收与14%的地区生产总值。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可以说是“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核心。作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代表之一,金融业除了在增加值、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之外,还有很多“溢出效应”:金融信息和金融人才的集聚,可有效充实城市内涵、改善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的服务力、集聚力和辐射力。

  更重要的是,金融资源的集聚,将会吸引更多的技术和人才等高端资源的集聚。放眼全球,所有的世界城市都是金融中心城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金融业的发展,将对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问:金融支持首都实体经济方面,主要在哪些贡献?

  答:金融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体现在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这是由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金融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地方。

  一是金融资源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初步统计,上半年北京市实体经济通过贷款、债券和股票等方式合计融资7309.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739.2亿元。其中本外币贷款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688.8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年初增加3699.6亿元,同比多增1005.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3339.7亿元,同比增长12.1%;外汇贷款余额13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二是金融资源有效支持了科技文化等优势产业和小微企业、涉农产业的发展。截至6月末,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767.9亿元,同比增长30.2%;本市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000.7亿元,同比增长36.5%;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3898.6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分别高4个和5个百分点;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444.8亿元,同比增长12.7%。

  三是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在推动建立棚户区融资统贷平台方面。结合北京市棚改项目进展情况,,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创新“预授信+核准”模式。预期本市可新增棚户区500亿元预授信融资额度,利率为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下浮10%左右。后续将根据棚改项目进度,本市还可望增加1000亿元预授信额度。

  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积极推动首都金融服务商会牵头成立首都建设引导基金。该引导基金规模为100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拟带动社会资金1000亿元用于本市各类重点项目的建设。此外,我局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召开了市政债试点暨项目收益权票据工作会。将选取规模较大、收益比较稳定、长期合同关系比较明确的项目进行试点,实现其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

  问:首都金融业改革创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有哪些?

  答:随着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首都金融业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迅猛。截至6月末,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达811家,总股本约280.2亿股,总市值超过1900亿元。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已经顺利实现了扩容至全国、新交易结算系统成功上线等重要目标,初步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自律监管体系,做市技术系统仿真测试顺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推进。当前,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对相关业务和机构(券商、证券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的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二是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在科技金融机构和管理体制创新方面,人民银行总行已批准设立人民银行中关村中心支行暨外管局中关村中心支局,属全国首家在科技园区设立的央行分支机构。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发布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若干举措,推动健全中关村地区小微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在业务创新方面,建立中关村地区商业承兑汇票融资模式,已与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商业承兑汇票融资模式的指导意见》,以中关村地区推广商业承兑汇票为突破口,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此外,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启动新三板挂牌企业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可有效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

  三是推动建立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我局会同首都金融服务商会发起设立首金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采用分阶段推进策略,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第一阶段建立信息发布平台、企业数据库和种子基金,第二阶段引入融资保荐人、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交易主体,丰富融资渠道,第三阶段通过数据与实体机构的有效结合,实现平台撮合交易。

  四是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新兴金融业态表现活跃。北京有望成为移动支付业务试点城市。目前已聚集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近200家,其中第三方支付企业56家,纳入央行互联网金融委员会统计的P2P融资企业31家。

  五是在国家层面金融改革创新推动和实体经济对多样化金融服务强劲需求的引导下,全市金融业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改革创新重点项目落地服务工作需求增加。几家有影响力的新设机构和市场基础设施入驻意愿明确。保险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引进了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保险产业园建设开局良好。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新兴金融业态表现活跃。

  问:随着改革逐渐深入,地方性金融组织也呈快速发展态势,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市这方面的情况。

  答:北京市地方性金融组织规范有序,快速发展。

  一是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发展。上半年全市35家要素市场共实现交易额约8480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北京石油交易所创新推出燃料油、成品油现货交易,上半年交易额约1200亿元,同比增长18.9%;北京环境交易所经营业绩显著提升,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碳交易累计成交量156.9万吨,成交额6980.8万元。上半年新设要素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和北京邮票交易中心已批准设立,中国水权交易所、北京种业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场正在加紧筹建。

  二是股权投资机构发展领先全国。截至6月末,本市共有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915家,管理资本总量11410.2亿元人民币。上半年北京地区共发生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案例261起,投资金额582.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7.1%和37.9%,均居全国首位,投资额接近去年全年。

  三是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平稳。截至6月末,本市共批准设立81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117.5亿元,贷款余额113.6亿元,年内累计发放贷款87亿元,以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为主,其中向农户贷款14.8亿元,向中小企业客户贷款29.1亿元,向个体工商户及个人贷款58.6亿元。目前,本市小额贷款公司收入来源只有利息收入,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上缴税款1.8亿元。

  四是融资担保机构业务规模显著提升。上半年全市融资担保行业业务规模显著提升,经营水平显著提高,运营规范性明显增强,行业整体运行平稳。截至6月末,本市获批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133家,全部为5年期,其中法人担保机构128家(含再担保机构1家),非法人分支机构5家。行业总资产753.6亿元,净资产613.2亿元,注册资本561亿元。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1741.78亿元,融资性担保平均放大倍数2.84倍。担保赔偿准备金为51.82亿元,担保拨备覆盖率200.52%,融资性担保代偿率0.66%。

  问:请您展望一下首都金融发展形势。

  答:当前金融业仍处于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当前金融业发展的机遇主要有:一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将推动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转型升级,将为金融业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机遇。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发展模式转型快速推进。市场化改革将带来新机构不断涌现、市场重构、金融业务条线在执行层面不断细化明晰化和在决策层面不断综合化混业化等趋势。三是扩大金融业开放的机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外资金融机构“走进来”与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进程也将加快,金融市场空间也会逐渐由国内向全球延伸。四是首都发展新定位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调整梳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首都金融发展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情况下,进一步抓住改革机遇,做大做强本市金融产业,使其发挥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此外,金融业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需要关注。一是信托公司兑付风险逐渐上升。二是房地产企业利用结构化融资带来的风险隐患。三是宏观经济调控中房地产市场调整和金融部门“去杠杆”可能形成共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四是需要关注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活跃带来的风险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全市金融业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下半年,随着宏观调控及中央“稳增长”政策效应的显现,全市银行业增速可望持续,证券业也将因IPO重启和市场交易活跃而稳步增长,保险业当前承保和投资都有改善信号。预计可以超额完成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等任务指标。

  问:下一步,全市金融工作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巩固成绩,扩大战果?

  答:下半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努力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推动金融业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对全市总体经济工作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服务国家金融改革与发展,加强对国家金融改革方向和金融产业发展趋势的跟踪研究,加强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大型金融机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金融行业发展前沿动态,主动承接国家金融改革战略,做好服务工作。二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首都金融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金融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做好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的金融发动机。三是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继续做好融资项目对接服务工作,创新融资模式,引导政策性金融、保险资金等具有长期稳定低成本属性的资金,加大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创新融资工具,有效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实现低成本融资;创新融资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力度。四是深化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尽快争取获得国家层面的金融改革战略性支持,以改革创新统领首都金融业发展。五是创新服务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金融业发展环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