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外资银行

利率市场化外资银行有优势

2014-09-04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恒生银行2014年上半年纯利减少54%,为84.68亿元。但主营中国区业务的恒生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税前净利润增长则达到27.6%,总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5.1%。

  外资行中报披露接近尾声。中报显示,受2013年对兴业银行投资重新分类而带来会计利益,以及物业出售和物业重估所得收益减少的影响,恒生银行2014年上半年纯利减少54%,为84.68亿元。但主营中国区业务的恒生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税前净利润增长则达到27.6%,总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5.1%。近日,就沪港通、上海自贸区等行业热点问题,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林伟中

  《上海金融报》:沪港通开启在即,您认为这会给银行带来哪些业务机会?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在相关服务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林伟中:沪港通给银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它们可以帮助境外投资者参与到国内资本市场。恒生银行坐拥母行位于香港以及综合化金融业务平台的优势,尤其在香港的零售、证券经纪业务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将努力寻求协助境外个人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的机会。

  另外,沪港通有助于让更多的海外投资者了解A股市场、A股上市企业。同时,沪港通这一投资渠道,也将进一步推动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当然,投资者需要同时关注到汇率风险、境内外经济增速差异以及客户经营环境不同等,需要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

  对于有兴趣参与香港市场投资的客户,虽然因牌照限制,恒生中国不能直接帮内地投资者购买港股,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将会提供一些新的服务。目前纳入沪港通投资范围的恒生指数囊括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A+H股企业,预计恒生中国在今年第四季度会向内地客户推出与恒指相关的基金产品。

  《上海金融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打破等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业务经营会有哪些影响?客户需求和关注点是否也有所改变?

  林伟中:相较于之前对人民币单向升值的预期,近期人民币贬值趋势日渐明显,包括个人、企业在内的客户也开始调整自身的业务规划,开始关注一些期权等交易工具。未来,一些内保外贷的业务可能会减少,之前稳赚不赔的行情很难再上演。

  《上海金融报》:你们在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方面有哪些规划?

  林伟中:目前发行点心债需要经过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审批,都有一定的额度限制,同时还要考虑市场成本的变化,总体而言,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会积极部署相应业务。

  当下点心债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目前在存贷比规定下,点心债不能直接用于贷款,只能拿回内地做投资。但是,在成熟市场,外资银行主要资金来源并非零售客户,而是发行长期限的人民币存款证(CD)作为稳定的资金来源补充。下一步,我们希望点心债的资金能作为银行存款的部分,纳入存贷比的统计范围,这对外资行的流动性管理、经营效益都有更大帮助。

  《上海金融报》:利率市场化会给银行业务转型带来哪些影响?对中外资银行的意义有何不同?

  林伟中: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整个银行业都在期待利率进一步放开。虽然短期内会让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形成业务压力,但从国外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同时上升,而且存款利率上升速度要快于后者,这将直接导致银行利差缩小。所以这就要求银行在适应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一些非利息收入,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随着市场自由和开放程度不断加强,我们也希望在全球业务方面,外资行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包括开展一些掉期、汇率等衍生类避险业务,这也将为银行创造一些非利息收益。

  因业务结构的差异,相对于中资行,外资行在面对利率市场化上具有一些业务优势。目前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的市场份额仅占1.6%,但是表外业务部分市场占比达到12%,“表内+表外”占比为5%左右。外资行表外业务主要体现在贸易融资、信用证、环球市场业务等方面,这说明外资行优势在于跨境融资、环球市场工具等方面。

  《上海金融报》:今年上半年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风险事件,未来有哪些市场风险是银行须慎重考量的?

  林伟中:2014年上半年恒生中国不良率为0.42%,整体可控。考虑到今年信贷环境复杂,会加强风险管控,在贷款利率上,会考虑风险系数,增加风险定价。

  整体而言,外资行在信贷方面比较慎重,先服务好核心客户,再发展新客户。恒生中国上半年的贷款余额增长1.9%,因为信贷环境比较复杂,贷款比较审慎,主要针对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地产等核心客户发放。

  在发债路演时我们在香港跟当地和新加坡的很多投资者进行沟通,发现他们最关心内地银行业的三个内容:一是信贷的整体环境收紧还是宽松;二是钢贸、青岛港等不良贷款风险爆发;三是影子银行、信托的风险及处置方式。

  确实应该注意内地的房地产项目贷款风控问题。譬如完工风险,对于5亿元的项目,现在内地开发商拿2亿元买地后,然后向银行贷款1亿元,剩余的2亿元则靠预售款,一旦销售不如预期或卷款潜逃,项目就会烂尾。

  《上海金融报》:恒生银行自贸区支行开设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对于FT账号的开通是否有相应业务规划?

  林伟中:恒生银行自贸区支行在2月份开业,现在主要做个人汇款、内保外贷、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业务。其中双向资金池原本只针对跨国公司,在跟监管部门沟通后,恒生银行正在开发香港中型企业客户需求。目前,恒生自贸区支行已经实现盈利。

  恒生银行是央行选定的第一批自由贸易(FT)账户业务参与试点的外资行,目前已经有两批中资行获准接入央行系统,而外资行正式接入系统最快预计还需等到2015年。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要做系统的配合,原本部分外资行的内部系统有着不同设计,现在已基本解决;二是FT账户政策如何配合客户的需求也在探讨中。FT账户未来有两大功能,首先能在融资成本上更接近海外市场;其次企业办理离岸业务可以不需要再到香港、新加坡等地。

  最近业内热议商品贸易将成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部分,如何做活商品贸易融资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譬如在青岛港融资铜事件中,仓单质押是国际通行的融资手段,银行将其作为融资类产品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仓单的真实性。

  《上海金融报》:过去的上半年恒生中国取得了哪些新的业务进展?

  林伟中:上半年恒生银行的业绩表现尚可,营业利润同比增加6.4%,税前利润同比增加27.6%,总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5.1%。新开设了两家分支机构,一是成都分行,二是上海自贸区支行。目前,我们在中国18个城市里已累计有50个网点。6月25日,首次于香港发行了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点心债,利率是3.25%,这个利率水平在同期债券品种中称得上“新低”。

  恒生中国一直在希望结合母行的联动优势,配合相关的政策指导,多发挥在跨境金融方面的专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比如在自贸区积极拓展对公和对私的全方位服务。4月份,恒生中国推出了“优越理财中港通”业务,为客户提供横跨内地和香港的金融服务,帮助其更有效的利用两地资金。

  总体而言,恒生中国希望结合中国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和经营创新能力,厚积薄发保障业务长远发展。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