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部分银行理财收入负增长
近十年来,银行理财规模年均增长30%-40%,并在2013年底突破10万亿元规模。然而,2014年以来,规模增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甚至首次出现了部分银行理财规模下滑的情况。
独家从五家国有大行相关渠道了解到,截至2014年6月底,工、交、建、农、中行的理财余额分别约为17000、10016、9889、9674、9322亿元。而在2013年底,各家理财余额分别约13400、7171、11544、8497、9776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五大行理财规模分别增长3600、2845、-1655、1177、-454亿元。(以201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的统计口径为准,且都为粗略统计数据。不考虑各行统计口径略有区别。以下未说明来源数据均如此)
以此规模来看,不仅各行理财规模增长不一,进而导致理财规模大小重新排序,比如交行规模首度超越建行、农行等,成为一匹黑马。但是,建行、中行的理财余额多年来首次出现了下降。
不过要全面分析各大行理财情况,还需要看各家银行理财的结构等因素,比如表内与表外理财的占比。
此外,理财规模的增长乏力,也带来了部分银行理财收入首次负增长。
交行表内理财快速增长
实际上,这种趋势早在今年一季度就有所体现。此前独家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建、农、中的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15270、11210、8422和8753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870、-334、-75、-1023亿元,三家国有大行理财规模环比下滑。
不过,由于监管层对保本型理财的统计口径并未有明确标准,所以上述财务报表数据与银监会数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统计数据会有一定的区别,比如按照银监会共享的G06理财业务数据来看,交行本外币理财时点规模在11家主要商业银行中位居第4位,而从财务报表数据来看却是第2位。
某股份行资管部总经理指出,而且,季末时点规模并不完全具有代表性,因为季末很多银行理财资金转为了存款,5月末的理财余额会比6月末高很多,看各行理财规模关键是日均余额。“但是,窘于理财数据统计匮乏,财务报表数据反映出来的趋势仍然明显,有参考意义。”
为何理财规模增速开始出现分化?
首先,实际上随着理财基数的扩大,会一定程度上拉低增速。以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统计口径披露的数据为例,截至2014年6月底,498家银行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54%,增速显著低于往年,但是2.41万亿元的绝对增长量依然较大。
其次,各家银行对理财规模的追逐正在悄然发生分化。
某股份行资管部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背景下,行内制定的包括理财等各项指标都比较稳健,而不是像往年那样追求比较高的规模增长,更多是让理财向净值化、结构化等转型,事业部制建设等,各家银行对规模的追求开始出现了一些分化,自身策略调整不一。
同时,理财规模增长过快也对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部分银行开始有意识控制理财规模。某国有大行资管部总经理介绍,流动性是重要的监测指标,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为应对流动性拆借的资金为1000亿元左右,占理财余额的10%左右;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也对银行理财形成一定的分流。
另外,要看理财产品的增长实际状况还需要打开看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结构和策略。剖解“黑马”交行的理财产品结构,截至6月底,交行表外理财余额超过3000亿元,同比减少超10%,表内理财余额超6000亿元,同比增超过200%,二者合计支撑交行今年上半年理财余额同比大增50%以上。而到目前,交行理财余额已经达到1.2万亿元,表内表外各占一半左右。
而截至2013年底,工行表外(非保本)理财产品和表内(保本加结构性)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约为65:35。到了今年一季度末,非保本占67%,余额10243亿元;保本占33%左右,余额5027亿元。到了二季度,非保本则占约66%,余额11174亿元;保本占约34%,余额5826亿元。
四大行理财收入首现负增长
理财规模的增长乏力,也带来了部分银行理财收入首次负增长。
银行理财收入趋势似乎正在逆转,多家银行首次出现了理财收入同比负增长。
实际上,理财收入负增长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经首次开始出现。从工行内部获悉,今年一季度,理财余额比年初增长14%(同比增速更高),但是理财中间业务收入34.4亿元,同比减少7.75%。二季度开始,收益有所好转。今年上半年,工行理财余额比年初约增长27.6%,实现理财收入约79亿元,同比仅增2.5%。
此外,今年上半年,建行理财产品手续费收入(业务收入)46.89亿元,同比降幅9.64%。目前,尚不知农行、中行上半年的理财收入具体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的下滑,同样出现在股份行中。今年上半年,光大理财余额增加760亿元,但是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为9.74亿元,同比下降17%;华夏银行理财业务收入8.73亿元,同比下降15%。
不过,仍有银行保持了理财收入的增长。接近交行资管部人士介绍,今年上半年,理财余额规模从7171亿元飙升至10016亿元的交行,理财中间业务收入基本达到2013年全年水平,以此来看,收入增长明显。农行资管部内部人士亦表示,代客理财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带动整个代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5.9%。
银行理财收入罕见负增长,除了因为规模增速放缓,究竟还有哪些原因?这需要从发行成本、投资收益两端来看。
从发行成本来看,今年以来,整体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整体仍高于去年上半年水平,也就是说发行成本明显上升。
据银率网理财分析师殷燕敏介绍,以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例,从2013年初的4.6%左右,一路下滑至五月初的4.2%左右,半年末有所反弹。今年以来,收益率从年初5.7%左右,下滑至六月初5.2%,但整体仍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从工行内部获悉,理财规模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发行成本从去年的4.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1%,导致收入几乎未增长。某国有大行资管部投资经理还指出,今年建、中、农行理财规模增速较小或负增长,而工行“一枝独秀”比年初增长27.6%,因为工行理财平均收益比其他行高出20BP左右。
而从投资收益来看,债券市场、非标、货币市场占据了银行理财资金绝大部分配置方向,但是表现差强人意。建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主要是采取审慎、稳健的经营策略,新配置的基础资产风险较低、期限较短,理财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
那么,今年初,表现可谓红火的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给理财带来了高收益吗?
上述国有大行资管部投资经理解释,银行投资债券的门槛本身很高,理财总规模增长乏力,新增购债的规模有限,而且债券投标都只能拿到一小部分,经常是有很多资金,但是能买回来的债规模较小。能抓住年初债市牛情的,在于降低了债券的等级门槛,增加购债规模,但是也意味着增加了信用风险。
交行资管部相关人士表示,上半年理财中间收入接近2013年全年,在于加大了净值型产品比重,一季度债券投资比例较高,浮盈很大。但是,其并未回应低债券投资比例。
再者,银行购买的债券多以持有到期为主,即以债券的票息决定当期债券能分配给客户多少收益,今年债券的票息是整体下滑的趋势,年初AAA的一年期短融票息在5.8%左右,到6月份就变成了5%上下,资产收益也在下滑。同时,货币市场今年以来也延续了下滑的趋势,在目前货币基金收益不断下滑中有所体现。
二季度非标配置规模回升
理财收入下滑后,不少市场分析认为,趋于监管达标,对非标配置比例的下降是主因。然而,实际上,银行理财非标配置比例并未明显下降。
据独家获得数据显示,工、农、中理财中非标占比分别由年初的34%、34%、26%,下降至6月底的31%、31%、25%,而建行的非标占比则从33%增加至34%。上述国有大行资管部投资经理指出,“非标”配置规模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银行理财的平均投资收益。但是,比例变化不大,并不能导致收入下滑。但这个比例还未获得直接证实。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非标余额规模在一季度的短暂收缩后,二季度又出现增长。今年初,四大行理财中非标约13796亿元,一季度减少21亿元至13775亿元,二季度又增加245亿元至14020亿元。
某国有大行资管部副总经理解释,今年初非标的投资收益率不错,但是考虑到3月末可能再度上演“钱荒”,在2、3月份就减少了“非标”,很多钱并没有投资出去或者是配置高流动性资产,拉低了理财投资收益,反过来也使得3月底的“钱荒”并无任何“波浪”。二季度开始增加“非标”投资规模,也使得二季度理财收入较一季度明显改善。
不过,为何四大行二季度非标仅增加了245亿规模?
上述副总经理进一步指出,有效的企业融资需求不多。国有大行对非标的准入门槛很高,但是符合银行标准和行业准入要求的需求并不多,甚至使得非标项目到期的速度快过了新项目的增加速度,简单点说,一个月审批下来了100个项目,但是到期项目达到120个。而且,在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对于需要资金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银行又不敢放款。
理财规模攀升,中间收入却下滑,还因为理财产品中存在“虚胖”问题。
由于保本型产品算作银行结构性存款,计入存贷比的分母,对保本型产品的发行规模,也能在一定程度看出银行负债端的变迁。今年以来,各行保本型理财的增减不一。
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时,今年1-3月,工、建、农、中的保本型理财余额分别增加107、128、305、-164亿元的绝对量,而在4-6月,绝对量的增加则分别为799、-1189、-20、298亿元。
也就是说,建行、中行的保本型理财余额是先微增、后减少的趋势,对应理财总规模比年初下降;而工行、农行在二季度则明显加大了保本型理财的发行,对应理财规模增长,这种现象在交行表现得较为明显。
上述股份行资管部总经理解释,快速做大理财规模的途径之一是发行保本型。部分银行前几年发行保本理财比较多,在银行净息差缩窄的压力下,今年以来规模会有所控制,以降低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因为保本型产品属于表内业务,实质相当于高息揽存,占用银行资本;部分银行往年保本发得不多,存贷比也在75%监管线以下,为了在负债端获得较为稳定的存款来源,现在会相对多发一些保本型产品。
不过上述国有大行资管部投资经理表示,资管部一般不愿意发行保本型产品,属于理财规模“虚胖”,并不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不符合资管业务本质。
- ·2016-2020年中国信托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新华都“掌门人”陈发树
- ·傅军:谱写新华联的商业神话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熊晓鸽:IDG中国的财富“大管家”
- ·恒瑞“福将”孙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