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触网成趋势 政策加码高速发展
刚过去的7月酷热难耐,而比气温更火的当属中国电影市场。
单月斩获54.9亿元票房的惊人成绩,创造了中国电影月度票房纪录。不仅如此,七月全国电影票房新纪录几乎全部是由国产电影创造的。据相关统计,7月的国产片票房为52.5亿元,占比超过95%,仅《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煎饼侠》三部国产电影便贡献了33.65亿元的票房。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电影市场,内地电影高票房与暑期档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从2004年的《十面埋伏》开始,暑期档似乎有意无意地为国产电影开绿灯,人们也将本次7月的高票房成绩主要归功于所谓的“国产电影保护月”。
点赞也好,拍砖也罢,票房却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井喷”的票房过后并不是高枕无忧,虽然近几年国产电影无论从质量还是宣传手段上都有所提高,但与欧美等国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仍处在学习阶段。
政策加码高速发展
近几年,我国电影行业发展迅猛,电影票房从2004年1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96亿,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就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内地票房已经超过200亿元,考虑到下半年节日较多,今年票房突破400亿元几成定局。
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去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开创国内电影有史以来第一次多部委共同扶持的先河。
该《通知》指出,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应重点放在支持电影产业发展方面,加大了对于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规定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采取重点影片个案报批的方式,用于扶持5至10部有影响力的重点题材影片,并提出涵盖电影行业由制片至发行,以及影院投资等各方面问题的八项政策。此外,对于电影产业的税收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该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企业援助,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还可推动高新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产影片的质量。同时,又可支持重要电影工业项目和高科技核心基地建设,有利于中国电影企业走出国门。
面对巨大的政策红利,有业内人士认为,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如果过于溺爱,可能反而适得其反。比如,叫各大院线心照不宣的“国产影片保护月。”
“文化产业评论”负责人朱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七月,可被视为国产电影发展的一个缓冲期,在提升国产片票房占比的同时,今年的这几部质量优质的影片也为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但‘国产影片保护月’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内电影行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致使部分国产影片扎堆往这个档期挤。”
“我国电影工业基础和产业水平相较好莱坞等国外成熟市场还比较薄弱,需要市场的鼓励和舆论环境的支持,更需要电影人继续努力。‘保护月’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官方未有文件明确提出。”艺恩高级咨询经理付亚龙对于政策的扶持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事实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事实上的市场壁垒。7月的《捉妖记》等国产电影代表了国内电影工业的一个新标杆,高票房水到渠成,是否是受到所谓的保护有待商榷。
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影业的腾飞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中国目前属于电影大国而非电影强国,在火热的电影市场背后,仍然暗藏着诸如影片质量普遍不高,电影类型发展失衡且投资盲目等问题,仍需要相关政策予以引导和扶持。受到国家政策的“偏爱”,标志着国家已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战略层面,将着力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国由电影大国向强国跨越。
缺乏特色仍有差距
虽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的累计票房先后超过了《功夫熊猫2》与《泰囧》,双双问鼎动画电影与总票房冠军,但人们对于国内电影的创新之路仍存疑虑。
一些业内人士和观影群众表示,就目前的中国电影来看,《捉妖记》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票房火暴也是情理之中。但在兴奋之余我们也应看到,国内电影精品仍旧少之又少,整体质量仍有待提高。
“我国电影企业众多,许多企业为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转拍摄作品仍旧采取短平快的策略,造成国产电影数量庞大精品却屈指可数。”北京光彩影业总经理韩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要制作一部好的电影,无论时间还是金钱的投入都是相当巨大的,投资人不愿意冒险也是造成国内电影质量整体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经济因素外,国内电影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上的匮乏。投资方认为票房是演员和导演“刷脸”刷出来的,对于编剧以及电影技术并不重视,使得许多技术人员纷纷跨界当导演、当演员,当我们需要这些人才的时候却发现只能去国外寻找。当然,为了项目需要,选择国外制作团队或是国内制作团队无可厚非,但技术人才的流失却是致命的。
一个好的作品不是一个好导演或者一个好演员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统一协作。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同质化问题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当我们认为演员成本提高,制片技术可以减少投入之后,电影制作水平也很难提高。而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出来的作品可能都不会叫观众满意。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相关人才匮乏,目前我国电影在制作、发行、宣传等环节上缺乏自身特色,而一部作品“沾染”上自身特色是很重要的。在好莱坞“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工业化”的背后,是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无数的电影人,而中国在这方面还差得很远。好莱坞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模式远赴东方,已沦为各种跟风和模仿的粗制滥造的作品。
韩轶告诉记者,《捉妖记》已经尝试制作出有自身特色的中国电影,虽然仍旧没有摆脱好莱坞的影子,但至少已经尝试改变了国内电影盲目跟风、续集成堆、题材类似的窘境。
中国历史文化深远,如果人才能够跟上,完全不需要模仿任何国家就可以制作出足够精彩的电影。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融入了西游记的素材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同时努力挖掘属于自己国家的特色,在创新上做足功课。
“互联网+”有望成发展方向
互联网与电影行业的融合已经进一步明朗,从版权到制作、发行、营销直至终端销售以及衍生品都有互联网的身影。
去年,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腾讯)打工。”
“互联网的开放式带给中国电影行业更多得可能性,国内电影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从产品到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中国企业网部门经理秦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带来了更开放的销售与营销渠道,以及更便捷的融资方式。谁给谁打工虽还无法下定论,但互联网的融入给国内电影带来了改变的契机。
叫许多电影企业拍手称赞的就是众筹模式的兴起。融资一直是中小电影企业头疼却又必须去面对的事。由于没有过多实体资本抵押,想从银行融资可谓难于上青天,而民间借贷利息又过高,最终只能看着好的项目从手中流失。而众筹的出现给了这些企业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把作品放在网上,叫有兴趣的人投资一起做电影,不但减少投资成本,还能提前试探一下市场反应,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此外,互联网的融入给销售和内容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不再需要去电影院辛苦地排队购票,在手机或者网上就可以轻松购票并完成选座过程,最主要的是价格还比现场购票便宜不少。猫眼电影在去年就说,每十张电影票就有一张是从猫眼电影的系统里发售的,不论是否事实真的如此,至少可以说明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来购买电影票。
秦镭告诉记者,互联网也在内容上给国内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在现阶段,好的剧本一直让各大电影巨头趋之若鹜,而我国编剧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好的编剧获得的报酬少得可怜,编剧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许多电影公司纷纷转向原创文学网收购优秀作品。有专家称,互联网对电影的改变,从文学网站时期就埋下伏笔,IP的买卖也成为一门大生意。
韩轶表示,互联网给我国电影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但在内容为王的当下,互联网是否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好的内容还有待商榷。
美国能叫人津津乐道的作品很多,这也是好莱坞电影成功的主要原因。而我国现在由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快消电影不断涌现,拼颜值,靠粉丝,却忘记了内容才是最主要的。有的制片公司甚至做一部电影先从网络查查现在哪个网络红人最火,然后直接将他打造成男女主角,通过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当互联网给电影带来各种便捷之时,也造就了一个电影快消时代。当然,这不能怪任何一家影视企业,而真正值得我们担心的是,在若干年后,我们是否真的会进入一个全民娱乐,“无作品”可言的电影社会。那时候即便拥有顶尖的人才,也无法制作出真正的电影。
- ·2014-2018年中国廉租房建设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UPS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1-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1-2015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中下卷)
- ·2011-2015年中国团购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1-2015年中国数字告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0-2015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植入式广告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1-2015年中国安防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六卷)
- ·中国动漫IP崛起 上海国际品牌授权...
- ·互联网金融多事之秋:P2P风险显像...
- ·微信转账新规:超2万支付手续费 ...
- ·熟人营销模式受争议 借贷宝CEO 回...
- ·全球社交博彩游戏市场收入规模已...
- ·预计2020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 ·峰瑞资本林中华:家政服务遇冷 跳...
- ·网络小说写手成热门行业 大部分人...
- ·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整浪潮汹涌 细分...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
- ·王华和金盛现象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新华都“掌门人”陈发树
- ·傅军:谱写新华联的商业神话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熊晓鸽:IDG中国的财富“大管家”
- ·恒瑞“福将”孙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