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零售业

国内零售业开始步入“冬天”

2008-11-10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可能给未来零售业带来冲击。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放缓扩张速度,及以削减资本开支为目的的直销、自有品牌建设有助于零售业挺过经济困难时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股市的下跌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同时对零售上市企业的融资产生直接的影响,房市低迷对零售业的直接影响则表现为家电、家居建材等商品销售的下降。

    据了解,目前零售业人力成本同比上升15%,租金上升10%-20%,其他成本上升5%-20%,整体成本上升的同时,消费者信心却由于金融风暴影响而下降,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季度的94.1降至93.8,同比降低3.2,反映出消费者对当前乃至未来宏观经济表现、未来收入预期信心不足。

    若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资产市场负财富效应持续存在,未来国内消费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将会制约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和销售规模。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指出,现在还不是零售业受挫最明显的时刻,GDP对零售的传导作用预计09年3月份开始显现,届时社会消费品市场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下降。

    德邦证券零售行业研究员李项峰向世华财讯表示,虽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太乐观,但国内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还是很高,而与此同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却比较明显,因此行业内研究员对于09年的行业发展未得出统一观点。尽管如此,面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行业经营风险,放缓扩张速度和削减资本开支,是零售企业最好的化解方法。

    李项峰认为,很多零售企业把目光投向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滞后或较小的二、三线城市,认为那里的消费者对经济放缓不会那么敏感,所以存在扩张的空间。其实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要异地扩张会比较困难,零售业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且门店的布局还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上海的企业很难在新疆或四川开店成功。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扩张规模就更应该谨慎。

    李项峰强调,削减资本开支可以从减少中间经销商环节和培育自有品牌这两方面做起。如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TESCO等都已采用的“农超对接”模式,从对农民的培训、包装到运输、进入卖场等系列环节进行指导和管理,缩短流通渠道费用,从而调低生鲜产品市场价格。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国伟透露,通过此种直购模式,生鲜产品可节省20%-30%成本,降低10%-15%市场价格。

    此外,增加自有品牌商品也是个双赢策略。各大零售商都有一定比例的自有品牌商品,这类产品成本比较可控,所以增加此类产品可调低价格。目前出口商压力很大,不少出口企业转向内需市场,若他们可以与零售商合作生产自有品牌商品,则对出口企业也是应对危机的一条出路。世华财讯分析师补充,对产品压价销售、加大促销力度也会薄利多销,缓解零售企业在经济下滑过程中的流动性压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