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零售业

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好的机遇

2009-02-06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经济运行现状显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零售业的行业特点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表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离不开零售业的发展,只有零售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零售业竞争力是衡量零售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零售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零售业发展的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共20个。

  本文根据地区零售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地区零售业竞争力做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东部地区零售业竞争力总体上较强,中西部地区零售业发展速度较快。

  零售业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零售业企业个数不断增加,单个企业的营业额大幅增长,企业类型更加开放。2004年底,我国零售业法人企业有35.3万个,个体户1616.2万个,与1990年比较,从事零售业的单位数年均增长4.7%;平均年营业收入29.4万元,年均增长15.2%;从业人数3402.1万人,是1990年的3.2倍。

  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为零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城乡居民消费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加强了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产业地位来看,表现为人们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理论界已经把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准。从生活必需品到享受型商品的消费,中国的消费市场在悄然升级,家用电器、汽车等商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作为商品流通主要渠道的零售业,它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过程。

  总体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条件。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投资和出口一直作为主要动力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比较弱。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当投资、出口这两驾马车被收紧缰绳的时候,消费开始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支生力军。历年数据显示,最终消费贡献率自1999年的最高峰开始回落,2005年起稳步上升,并在2007年重新超过投资的贡献率。

  零售业发展存在地区差距

  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各地区零售综合竞争力前10位的地区为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内蒙古、浙江、山东、辽宁、吉林。

  东部地区零售业竞争力总体上较强,主要体现在零售业规模较大、地区开放度较高。零售业竞争力前10名中,东部地区占了8位,中西部地区排名比较靠后。从总体上看,上海排名第一,上海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规模和发展水平因子、营利能力因子。从具体指标上看,上海的户均资产、户均营业收入、人均GDP、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路网密度等指标排名靠前,说明上海零售业的发展水平比较高,发展的环境良好。北京在总得分上排名第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规模和发展水平因子、地区开放度因子和零售业扩张速度因子。从具体指标来看,人均零售额、固定资产周转率、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路网密度、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天数等指标排名靠前。广东排名第三,地区开放度因子、零售业营运能力因子、零售业营利能力因子都排进了前十,其中地区开放度因子排名首位,体现了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天津在总体上排名第四,主要体现在零售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因子、零售业营利能力因子和零售业扩张速度因子。江苏在总体上排名第五,各项指标中排名比较平均,体现出江苏均衡发展的特点。

  中西部地区零售业发展速度较快,企业收益率较高。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从分析结果看,零售业扩张速度因子前10名中,中西部地区占了6位,说明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的发展较快,带动了零售业的发展。另外,中西部地区的营利能力因子和运营能力因子得分也相对较高,营利能力因子得分前10名中,中西部地区占6位;营运能力因子得分前10名中,中西部地区占7位。从具体指标看,中西部地区在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零售额5年平均增速、产业活动单位数5年平均增速、GDP5年平均增速等指标的排名上靠前。

  增强地区零售业竞争力的建议

  促进东中西部经济互动发展,加强人财物流动,实现地区零售业竞争力同步增强。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零售业竞争力呈现出非均衡性,体现在不同的竞争力因子中,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不同。零售业竞争力的非均衡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相似。另外,零售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密度等指标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零售业竞争力的提高:一是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流入中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二是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的宣传力度,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人财物流动,在协调发展中增强地区零售业竞争力。

  适度扩大规模,努力提高零售业规模竞争力。从企业分析结果看,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在各项财务指标上,要好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跨国零售企业大规模扩张的现实和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相对于制造业,零售业的规模竞争力对其综合竞争力更为重要,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性显著。零售企业可以在规模基础上实现节约采购成本、分摊固定成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交易量等,还可以通过高度统一的连锁经营模式,低成本地“复制”扩张来实现较强的规模经济。因此,应鼓励零售业的扩张,通过扩张促进零售业效率的提高,凭借规模经济增强零售业竞争力。

  采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水平。分析显示,外资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高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深入研究是其维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沃尔玛的计算机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中心之一,其全球先进的采购中心、科学的配送系统、迅捷的运输系统及先进的数据传送系统共同支撑起了一个“沃尔玛神话”。

  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地区零售业的发展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还与整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如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场所的环境、消费者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等。因此,提高消费意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地区总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进程,解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改善消费环境,消除乱收费、乱涨价、危害安全的违法行为等现象,以法律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实现放心消费。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